缺氧(详尽版)

缺氧(hypoxia)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缺氧是临床各种疾病中极常见的一类病理过程,脑、心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

第一节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一般来讲,判断组织获得和利用氧的状态要检测二个方面因素:组织的供氧量、组织的耗氧量。测定血氧参数对了解机体氧的获得和消耗是必要的:

1.氧分压(partialpressureofoxygen,PO2)为物理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动脉血氧分压(PaO2)约为13.3kPa(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2)约为5.32kPa(40mmHg),PaO2高低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同时,也是氧向组织弥散的动力因素;而PvO2则反映内呼吸功能的状态。

2.氧容量(oxygenbindingcapacity,CO2max)CO2max指PaO2为19.95kPa(150mmHg)、PaCO2为5.32kPa(40mmHg)和38℃条件下,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CO2max高低取决于Hb质和量的影响,反映血液携氧的能力。正常血氧容量约为8.92mmol/L(20ml%)。

3.氧含量(oxygencontent,CO2)CO2是指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包括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和与Hb化学结合的氧。当PO2为13.3kPa(100mmHg)时,100ml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氧约为0.3ml,化学结合氧约为19ml。正常动脉血氧含量(CaO2)约为8.47mmol/L(19.3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为5.35-6.24mmol/L(12ml%-14ml/dl)。氧含量取决于氧分压和Hb的质及量。

4.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SO2)SO2是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

SO2=(氧含量–物理溶解的氧量)/氧容量×100%

此值主要受PO2的影响,两者之间呈氧合Hb解离曲线的关系。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3%-98%;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75%。

5.动–静脉氧差(A-VdO2)A-VdO2为CaO2减去CvO2的差值,差值的变化主要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和组织对氧利用的能力。正常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差为2.68-3.57mmol/L(6ml%-8ml%)。当血液流经组织的速度明显减慢时,组织从血液摄取的氧可增多,回流的静脉血中氧含量减少,A-VdO2增大;反之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明显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等回流的静脉血中氧含量增高,A-VdO2减小。Hb含量减少也可以引起A-VdO2减小。

6.P50P50指在一定体温和血液pH条件下,Hb氧饱度为50%时的氧分压。P50代表Hb与O2的亲和力,正常值为3.47-3.6kPa(26-27mmHg)。氧离曲线右移时P50增大,氧离曲线左移时P50减小,比如红细胞内2,3-DPG浓度增高1mmol/gHb时,P50将升高约0.1kPa。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气变化的特点,可把单纯性缺氧分为四种类型:

一、低张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hypoxia)指由PaO2明显降低并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当PaO2低于8kPa(60mmHg)时,可直接导致CaO2和SaO2明显降低,因此低张性缺氧也可以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hypotonichypoxemia)。

1.原因

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为吸入气体氧分压过低、肺功能障碍和静脉血掺杂入动脉血增多。

(1)吸入气体氧分压过低:因吸入过低氧分压气体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大气性缺氧(atmospherichypoxia)。

(2)外呼吸功能障碍:由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称为呼吸性缺氧(respiratoryhypoxia)。常见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麻痹等。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

2.血氧变化的特点

①由于弥散入动脉血中的氧压力过低使PaO2降低,过低的PaO2可直接导致CaO2和SaO2降低;

②如果Hb无质和量的异常变化,CO2max正常;

③由于PaO2降低时,红细胞内2,3-DPG增多,故血SaO2降低;

④低张性缺氧时,PaO2和血SaO2降低使CaO2降低;

⑤动-静脉氧差减小或变化不大。通常100ml血液流经组织时约有5ml氧被利用,即A-VdO2约为2.23mmol/L(5ml/dl)。氧从血液向组织弥散的动力是二者之间的氧分压差,当低张性缺氧时,PaO2明显降低和CaO2明显减少,使氧的弥散速度减慢,同量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减少,最终导致A-VdO2减小和组织缺氧。如果是慢性缺氧,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增加时,A-VdO2变化也可不明显。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正常毛细血管中脱氧Hb平均浓度为26g/L(2.6g/dl)。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氧合Hb浓度均降低,毛细血管中氧合Hb必然减少,脱氧Hb浓度则增加。当毛细血管中脱氧Hb平均浓度增加至50g/L(5g/dl)以上(SaO2≤80%~85%)可使皮肤粘膜出现青紫色,称为紫绀(cyanosis)。在慢性低张性缺氧很容易出现紫绀。紫绀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的病人不一定都有紫绀,例如贫血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可无紫绀。同样,有紫绀的病人也可无缺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Hb异常增多,使毛细血管内脱氧Hb含量很容易超过50g/L,故易出现紫绀而无缺氧症状。

二、血液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hemichypoxia)指Hb量或质的改变,使CaO2减少或同时伴有氧合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由于Hb数量减少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因其PaO2正常而CaO2减低,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hypoxemia)。

(1)贫血:又称为贫血性缺氧(anemichypoxia)。

(2)一氧化碳(CO)中毒:Hb与CO结合可生成碳氧Hb(carboxyhemoglobin,HbCO)。CO与Hb结合的速度虽仅为O2与Hb结合速率的1/10,但HbCO的解离速度却只有HbO2解离速度的1/2100,因此,CO与Hb的亲和力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210倍。当吸入气体中含有0.1%CO时,血液中的Hb可有50%转为HbCO,从而使大量Hb失去携氧功能;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解离曲线左移,HbO2不易释放出结合的氧;HbCO中结合的O2也很难释放出来。由于HbCO失去携带O2和妨碍O2的解离,从而造成组织严重缺氧。在正常人血中大约有0.4%HbCO。当空气中含有0.5%CO时,血中HbCO仅在20~30min就可高达70%。CO中毒时,代谢旺盛、需氧量高以及血管吻合支较少的器官更易受到损害。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当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磺胺等中毒时,可以使血液中大量(20%~50%)Hb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HbFe3+OH)。高铁Hb形成是由于Hb中二价铁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成三价铁,故又称为变性Hb或羟化Hb。高铁Hb中的Fe3+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带氧能力;另外,当Hb分子中有部分Fe2+氧化为Fe3+,剩余吡咯环上的Fe2+与O2的亲和力增高,氧离曲线左移,高铁Hb不易释放出所结合的氧,加重组织缺氧。患者可因缺氧,出现头痛、衰弱、昏迷、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等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食用大量新腌咸菜或腐败的蔬菜,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硝酸盐,经胃肠道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经肠道粘膜吸收后,引起高铁Hb血症,患者皮肤、粘膜(如口唇)呈现青灰色,也称为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cyanosis)。

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也有少量的高铁Hb不断形成,但可以通过体内还原剂如NADH、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还原为Fe2+,使正常血液中高铁Hb含量限于Hb总量的1%~2%。高铁Hb血症还可见于一种HbM遗传性高铁Hb血症。这种疾病是由于a58组→酪突变,酪氨酸占据了血红素Fe原子的配基位置,使之呈现稳定的高铁状态,患者有紫绀症状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4)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见于输入大量库存血液或硷性液体,也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库存血液的红细胞内2,3-DPG含量低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基因的突变,a链第92位精氨酸被亮氨酸取代时,Hb与O2的亲和力比正常高几倍。

贫血引起缺氧时,由于外呼吸功能正常,所以PaO2、SaO2正常,但因Hb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氧容量降低导致CaO2减少。

CO中毒时,其血氧变化与贫血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但是CO2max在体外检测时可以是正常的,这因在体外用氧气对血样本进行了充分平衡,此时O2已完全竞争取代HbCO中的CO形成氧合Hb,所以血CO2max可以是正常的。

血液性缺氧时,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因血中HbO2总量不足和PO2下降较快,使氧的弥散动力和速度也很快降低,故A-VdO2低于正常。

Hb与O2亲和力增加引起的血液性缺氧较特殊,其PaO2正常;CaO2和SaO2正常,由于Hb与O2亲和力较大,故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导致组织缺氧,所以PvO2升高;CvO2和SvO2升高,A-VdO2小于正常。

3.皮肤、粘膜颜色变化

单纯Hb减少时,因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另外患者毛细血管中还原Hb未达到出现紫绀的阈值,所以皮肤、粘膜颜色较为苍白;HbCO本身具有特别鲜红的颜色,CO中毒患者时,由于血液中HbCO增多,所以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严重缺氧时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粘膜呈苍白色;高铁Hb血症时,由于血中高铁Hb含量增加,所以患者皮肤、粘膜出现深咖啡色或青紫色;单纯的由Hb与O2亲和力增高时,由于毛细血管中脱氧Hb量少于正常,所以患者皮肤、粘膜无紫绀。

三、循环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hypoxia)指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氧供应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hypoxia)。循环性缺氧还可以分为缺血性缺氧(ischemichypoxia)和淤血性缺氧(congestivehypoxia)。缺血性缺氧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淤血性缺氧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循环性缺氧的原因是血流量减少,血流量减少可以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二种。

(1)全身性血流量减少

(2)局部性血流量减少

由于静脉血的CvO2和PvO2较低,毛细血管中脱氧Hb可超过50g/L,可引发皮肤、粘膜紫绀。

四、组织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hypoxia)是指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1)抑制细胞氧化磷酸化细胞色素分子中的铁通过可逆性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电子传递,这是细胞氧化磷酸化的关键步骤。以氰化物(cyanide)为例,当各种无机或有机氰化物如:HCN、KCN、NaCN、NH4CN和氢氰酸有机衍生物(多存在于杏、桃和李的核仁中)等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体内,CN-可以迅速与细胞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铁结合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CNˉ+Cytaa3Fe3+→Cytaa3Fe3+-CNˉ),失去了接受电子能力,使呼吸链中断,导致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0.06gHCN可以导致人的死亡。高浓度CO也能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aa的Fe2+结合,阻断呼吸链。硫化氢、砷化物和甲醇等中毒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而阻止细胞的氧化过程。抗霉菌素A和苯乙双胍等能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b向细胞色素c的传递,阻断呼吸链导致组织中毒性缺氧。

(2)线粒体损伤:引起线粒体损伤的原因有:强辐射、细菌毒素、热射病、尿毒症等。线粒体损伤,可以导致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和ATP生成减少。

(3)呼吸酶合成障碍:维生素B1、B2、尼克酰胺等是机体能量代谢中辅酶的辅助因子,这些维生素缺乏导致组织细胞对氧利用和ATP生成发生障碍。

2.血氧变化的特点组织性缺氧时,血氧容量正常,PaO2、CaO2、SaO2一般均正常。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内呼吸障碍),所以PvO2、CvO2、SvO2增高,(A-V)dO2小于正常。患者的皮肤、粘膜颜色因毛细血管内氧合Hb的量高于正常,故常呈现鲜红色或玫瑰红色。

临床常见的缺氧多为混合性缺氧。例如肺源性心脏病时由于肺功能障碍可引起呼吸性缺氧,心功能不全可出现循环性缺氧。

第三节缺氧时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机体吸入氧,并通过血液运输到达组织,最终被细胞所感受和利用。因此,缺氧的本质是细胞对低氧状态的一种反应和适应性改变。当急性严重缺氧时细胞变化以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为主(包括组织中毒性缺氧);慢性轻度缺氧细胞以氧感受器的代偿性调节为主。

一、代偿性变化

1.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

(1)无氧酵解增强:当PaO2降低时,线粒体周围的PO2低于0.04~0.07kPa时,氧作为有氧氧化过程的最终的电子接受者出现缺额,线粒体的有氧代谢发生障碍,ATP生成减少,胞浆内ADP增加。胞浆内ADP增高可使磷酸果糖激酶、糖酵解过程加强,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补偿细胞的能量不足,但酸性产物增加。

(2)利用氧的能力增强:长期慢性和轻度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增多,生物氧化还原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强和含量增多,使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2.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

(1)化学感受器兴奋

(2)血红素蛋白(hemeprotein)感受调节:血色素蛋白是指含有卟啉环配体的一类蛋白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色素aa3、P450、含细胞色素b558的辅酶Ⅱ(NADPH)氧化酶等。感受调节方式有两种:

①构象改变当O2结合于血红素分子中央的Fe2+,引起Fe2+转位到卟啉环平面上,反之相反。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影响血红素蛋白的功能。例如:CO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aa的Fe2+结合,使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了传递电子的作用。

②信使分子NADPH氧化酶可与细胞周围环境中O2结合,并把O2转变为O2-,再生成H2O2。H2O2经过Feton反应转变为羟自由基(OH-)进行氧信号的传导。正常时,细胞内H2O2浓度相对较高,抑制低氧敏感基因的表达。低氧时,细胞内H2O2和OH-生成减少,还原型谷光甘肽(GSH)氧化转变成氧化型谷光甘肽(GSSG)受到抑制,导致某些蛋白巯基还原型增加,从而使一些转录因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促进低氧敏感基因的转录表达。

3.HIF-1感受调节:近年研究认为,HIF-1(hypoxiainducedfactor-1)是受控于氧浓度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细胞核内HIF-1作为低氧敏感基因的启动子与靶基因的低氧反应元件(HRE,5-RCGTG-3)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

4.红细胞适应性增多:在高原居住的人和长期慢性缺氧的人,红细胞可以增加到6×106/㎜3,Hb达21g/dl。其增加机制是,当缺氧时,低氧血可以刺激近球细胞,使其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factor,EPO)增加。EPO可以刺激RBC系单向干细胞分化为原RBC和增殖、成熟。另外。EPO可促使Hb合成和网织红细胞进入血液,血中红细胞和Hb增加,提高了血液中血氧容量。最终提高了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使氧含量增加,从而增强对组织器官的O2供应。

5.肌红蛋白(Mb)增加:由于Mb与氧的亲和力比Hb的大,如氧分压降为10mmHg时,Hb的氧饱和度约为10%,而Mb的氧饱和度可达70%,因此,当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使肌组织氧分压进一步降低时,Mb可释放出大量的氧供组织、细胞利用。Mb增加可能具有储存氧的作用。

二、细胞损伤

缺氧性细胞损伤(hypoxiccelldamage)常为严重缺氧时出现的一种失代偿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细胞膜、线粒体及溶酶体的损伤。

1.细胞膜变化

细胞膜电位降低常先于细胞内ATP含量的减少,膜电位降低的原因为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离子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继而出现钠内流、钾外流、钙内流和细胞水肿等一系列改变。

(1)Na+内流:使细胞内Na+浓度增多并激活Na+-K+泵,在泵出胞内Na+同时又过多消耗ATP,ATP消耗又将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和加重细胞缺氧。细胞内Na+浓度过高必然伴随水进入胞内增加引起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是线粒体、溶酶体肿胀的基础。

(2)K+外流:由于Na+-K+泵功能障碍,细胞外K+不能被泵到胞浆内,细胞内缺K+导致合成代谢障碍,各种酶的生成减少并进一步影响ATP的生成和离子泵的功能。

(3)Ca2+内流:细胞内外Ca2+浓度相差约1000倍,细胞内低Ca2+浓度的维持依赖膜上Ca2+泵功能。严重缺氧时,由于ATP生成减少,膜上Ca2+泵功能降低,胞浆内Ca2+外流和肌浆网摄取Ca2+障碍,使胞浆内Ca2+浓度增高。细胞内Ca2+增多并进入线粒体内抑制了呼吸链功能;Ca2+和钙调蛋白(calmodulin)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分解,引起溶酶体损伤及其水解酶的释放,细胞自溶;胞浆内Ca2+浓度过高可以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增加自由基形成,加重细胞损伤。

2.线粒体的变化

3.溶酶体的变化

缺氧时因糖酵解增强使乳酸生成增多和脂肪氧化不全使酮体增多,导致酸中毒。pH降低和胞浆内钙增加使磷脂酶活性增高,使溶酶体膜的磷脂被分解,膜通透性增高,溶酶体肿胀、破裂和释出大量溶酶体酶,进而导致细胞及其周围组织的溶解、坏死。细胞内水肿、自由基的作用也参加溶酶体损伤机制。

第四节缺氧时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1.呼吸加深加快

2.胸廓呼吸运动增加

主要是低氧血症引起的呼吸运动增加使胸内负压增大,促进了静脉回流增加,增加心输出量和肺血流量,有利于氧的摄取和运输。

4000m高原的空气PO2为100mmHg,肺泡气PO2为55mmHg左右。因此,在化学感受器的低氧感受下,肺通气量立即增加,由于空气稀薄,PCO2也低,CO2呼出增加(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和低氧血症),PaCO2降低,减低了对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限制肺的通气量增加,所以,早期肺通气量只比海平面高65%;数日后,通过肾代偿性排除HCO3-,脑脊液内的HCO3-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脑组织中pH逐渐恢复正常,对延髓的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抑制逐渐解除,肺的通气量可增加至海平面的5-7倍;长期居住者肺通气量逐渐回落,至仅比海平面高15%,这可能与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的敏感性降低有关。这也是一种慢性适应过程,因为肺通气每增加1L,呼吸肌耗氧增加0.5ml,所以长期呼吸运动增加显然对机体不利。

(二)呼吸功能障碍

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HAPE),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血性泡沫痰、肺部有湿性罗音,皮肤粘膜发绀等。其发病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缺氧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和肺血量增多,加上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使肺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②肺血管收缩强度不一使肺血流分布不均,在肺血管收缩较轻或不发生收缩的部位,肺泡毛细血管血流增加、流体静压增高,引起压力性肺水肿。

③肺内血压高和流速快对微血管的切应力(流动血液作用于血管的力在管壁平行方向的分力)增高。

④肺的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例如,补体C3a、LTB4和TXB2等血管活性物质可能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通透性增高。肺水肿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可使PaO2进一步下降,加重缺氧。PaO2过低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抑制,肺通气量减少,导致呼吸衰竭。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心输出量增加

导致心输出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①心率加快:当吸入含8%O2的空气时,心率可增加一倍。目前认为,心率加快很可能是通气增加所至肺膨胀对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抑制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效应;但呼吸运动过深产生过度牵张刺激使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

②心肌收缩性增强:缺氧作为一种应激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作用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

③静脉回流增加:缺氧时胸廓运动和心脏活动增强,胸腔内负压增大,静脉回流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加。

2.血液重分布

急性缺氧时,皮肤、腹腔内脏因交感神经兴奋,缩血管作用占优势,使血管收缩;而脑血管收缩不明显;冠脉血管在局部代谢产物(如CO2、H+、K+、磷酸盐、腺苷及PGI2等)的扩血管作用下血流增加。这种全身性血流分布的改变,显然对于保证生命重要器官氧的供应是有利的。

3.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与体血管相反)

①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使肺血管收缩急性缺氧时所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可作用于肺血管的α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反应。慢性低氧时肺内血管平滑肌出现受体分布的改变:α1受体增加,β受体密度降低,导致肺血管收缩增强。

②体液因子的作用使肺血管收缩。肺组织内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能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VEC释放PGI2、ET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在血管收缩过程中,缩血管物质增加起主导作用,扩血管物质的增加起反馈调节作用。

③血管平滑肌对低氧的直接感受。正如缺氧时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变化一节所述,缺氧可直接通过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对氧敏感的钾通道关闭,使细胞内K+外流减少,膜电位下降,细胞兴奋性增高、极化加速和细胞外Ca2+内流增强,最终导致了肺血管收缩。

慢性缺氧除了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外,还有肺内血管壁中层平滑肌肥大、增厚以及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使血管的管径变小、血流阻力增加。

4.毛细血管增生

组织细胞的长期轻度缺氧,可通过HIF-1a的低氧感受使细胞合成与释放VGEF增多,毛细血管在缺氧的组织增生(见缺氧时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变化)。这种现象在脑、肥大的心肌、实体肿瘤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增生更加显著。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缺氧可使骨髓造血增强和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1.红细胞增多

2.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缺氧时,红细胞内2,3-DPG增加,导致氧合Hb解离曲线右移,Hb易将结合的氧释放出供组织利用。

(1)红细胞内生成2,3-DPG增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低张性缺氧时氧合Hb减少,脱氧Hb增多,前者中央穴孔小,不能结合2,3-DPG;后者中央孔穴较大,可结合2,3-DPG。当脱氧Hb增多时,红细胞内游离的2,3-DPG减少,2,3-DPG对磷酸果糖激酶及二磷酸甘油变位酶(diphosphoglyceratemutase,DPGM)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糖酵解增强,2,3-DPG生成增多。

②低张性缺氧因代偿性肺过度通气引起呼吸性碱中毒,以及缺氧时红细胞内存在的大量脱氧Hb稍偏碱性,使红细胞内pH增高,从而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抑制2,3-DPG磷酸酶(2,3-DPGphosphatase,2,3-DPGP)活性。前者使糖酵解增强,2,3-DPG合成增加;后者使2,3-DPG的分解减少。

(2)2,3-DPG增多使氧合Hb解离曲线右移的机制是:

①与2,3-DPG结合的脱氧Hb其空间构型较为稳定,不易于氧结合;

②2,3-DPG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增多可降低红细胞内pH,pH下降通过Bohr效应使氧合Hb解离曲线右移。但是,当PaO2低于8kPa时,氧离曲线右移可明显影响肺部血液对氧的摄取。

3.血红蛋白表型重建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因为脑对氧的需求非常高。脑重量仅为体重的2%,而脑血流占心输出量15%,脑耗氧量占总耗氧量23%,所以,脑对缺氧十分敏感,临床上脑完全缺氧5-8min后可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激动,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或丧失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严重缺氧可使脑组织发生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脑间质水肿等形态学变化,这与缺氧及酸中毒使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脑间质水肿有关。这些损伤常常在缺氧几分钟内发生。且不可逆。脑血管扩张、脑细胞及脑间质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由此引起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至死亡。慢性缺氧则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极严重缺氧可导致昏迷、死亡的发生机制是由于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神经递质合成减少;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酸中毒,细胞内游离Ca2+增多,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细胞水肿等因素导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谓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发病机制除了缺氧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增多外,可能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脑细胞水肿;2)血脑屏障功能受损,3)脑静脉内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形成。

THE END
1.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3.蓝细菌中的ictB蛋白能高效转运和浓缩CO2从而提高细胞光合速率,我国科学家构建了叶片特异性启动子Cab(叶绿体捕光色素蛋白Cab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蓝细菌ictB基因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获得了转ictB基因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在ictB基因载体的构建中,含Cab启动子和ictB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https://www.jyeoo.com/shiti/10a68bff-1509-4d15-a584-8d965e725526
2.2023年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实复医院)考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诊断为先兆早产住院保胎,在护理中最佳的体位是A.右侧卧位B.左侧卧位C.半卧坐位D.仰卧位【答案】:B10.肝硬化患者意识不清,不能用肥皂水灌肠的原因是A.肥皂水灌肠引起腹胀B.肥皂水灌肠可使血氨浓度增加C.可能发生水肿D.肥皂水易造成肠穿孔【答案】:B11.下列关于热敷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热敷部位有伤口,应先...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1812562.html
3.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细胞生物学找答案(每日一练)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细胞生物学..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6/4526688.html
4.医学检验技术(副高)每日一练(2024/11/22)考试试题【单选题】剧烈运动后白细胞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分裂池细胞进入成熟池增多 B、成熟池细胞进入储备池增多 C、储备池细胞进入边缘池增多 D、边缘池细胞进入循环池增多 E、循环池细胞进入组织固有池增多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目前实验室用于血钾测定的首选方法是() A、终点法 B、连续监测法 C、免疫透射比浊...https://www.netkao.com/yxjyfg/Artle/20241122/246920713423.html
5.中科院国科大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真题(20072021)6. 在原核细胞中,起始密码子AUG 可以在mRNA 上的任何位置,但一个mRNA上只有一个起始位点。 7.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tRNA 在阅读密码时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反密码子用来识别mRNA 上的密码子。 8. 单糖都含有手性碳原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 9. 青霉素通过抑制转肽干扰新的细胞壁形成而起抑菌作用。 http://m.kaoyanniao.com/h-nd-1221.html
6.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生理学(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二)描述人体姿势、方位等常用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方位 上、下 前、后 深、浅 内、外 内侧、外侧 近端、远端 http://read.cucdc.com/cw/82621/67096.html
7.植物生长环境与调控(3期)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21、【判断题】植物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叫细胞。22、【判断题】一个母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母细胞一样。23、【判断题】具有调节细胞吸水、储藏物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4、【判断题】分生组织最大特点是其细胞有分裂能力。25、【简答题】说明植物细胞有丝...http://nanning.ehqc.cn/timu/75_52.html
8.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能力要求 1.能进行常规的口腔检查和病历书写。 2.能完成口腔疾病病史采集。 3.能初步对龋病、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黏膜病进行诊疗。 4.能完成口腔局麻及拔牙操作。 5.会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修复设计及牙体预备。能对错 畸形进行初步检查和诊断。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3.htm
1.“线粒体功能障碍+乳酸化+细胞衰老”轻松拿下EurHeartJ(1)发现TRAP1敲低确实降低了衰老VSMC中的乳酸产量,同时补充乳酸可以逆转TRAP1敲低引起的衰老现象,包括衰老标志物的减少和细胞增殖能力的提升。 (2)糖酵解抑制剂和乳酸脱氢酶的抑制也显著降低了乳酸水平,并减轻了VSMC的衰老表现,进一步支持乳酸积累与TRAP1诱导衰老之间的关系。 http://www.shdaweike.com/Article-3868608.html
2.2015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巩固练习试题第十四套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E.血氧含量正常 [答案] A [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4.低氧血症是指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5-2/201502101014391185.html
3.植物生理学小结(精选3篇)呼吸作用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沿着电子传递途径传到氧,结合形成水。与此同时也进行氧化磷酸化,形成ATP,即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消耗氧和无机磷酸,把能力积存与ATP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植物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关键反应,缺一即影响呼吸,甚至植物死亡。 https://www.oh100.com/bg/a/201611/478516549449.html
4.教案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 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现象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 https://pharm.suda.edu.cn/pharm_bkjx/24911/list.htm
5.HCN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内窒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HCN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内窒息。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00f9d8b1ec2d4c3ebd03e22d04332671.html?fm=bdbdsb64fa4ad4f1de65ed3be9a359416ca02
6.缺氧的类型原因机制: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3.循环性缺氧: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动力 性缺氧。 原因机制: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4.组织性缺氧: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生物氧化障碍,使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引起缺 氧。 https://www.med66.com/binglixuejishi/ziliao/gg1804178997.shtml
7.药食同源,内养外护,knowyoumore,knowhealthmore,knowbeauty...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上皮细胞的保护以及免疫系统十分重要,脂溶性维生素必须在有油脂的环境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维生素E,维他命E、生育酚、产妊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在食油、水果、蔬菜及粮食中均存在。常被用于乳霜和乳液中,对于受到如烧烫伤的伤害后,能促进皮肤愈合及减少疤痕形成。维生素C,又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645442/
8.[渝粤教育]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参考资料D、病理障碍 E、病理过程 参考资料【 】 3、【单选题】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B、体格健全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D、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E、社会适应能力强 参考资料【 】 4、【单选题】疾病是指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的不良状态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847937
9.缺氧的整体认知:概念血氧指标及缺氧的类型导读:机体组织细胞因氧的供给不足、氧的运输障碍或组织对氧的利用机能降低,从而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动物机体在生长、发育、繁育等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而能量来源于机体细胞内所进行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生物氧化。而氧则是这些生物氧化过程中...https://www.cloudvet.org/mapi/article/764?id=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