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
A.休克
B.心力衰竭
C.肺动-静脉瘘
D.动脉血栓形成
E.静脉淤血
2.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具特征的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氧差增大
3.心肌组织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增加其供氧量
A.从血液中摄氧量增加
B.增加肺泡通气量
C.增加血液携氧能力
D.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E.增加组织氧化酶活性
4.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氧中毒
E.肠道内毒素的作用
5.下列疾病中,哪种不会出现血液性缺氧
A.肠源性发绀
B.蚕豆病
C.煤气中毒
D.肺炎
E.严重贫血
6.下列哪项不是血液性缺氧的血氧变化
B.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C.动-静脉氧含量差减少
D.血氧含量降低
E.血氧饱和度正常
7.初入高原者的血气变化中,不会出现: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D.血氧容量正常
E.血氧饱和度降低
8.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患者,以下哪一项不符合
A.血氧容量正常
C.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9.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或通风不良的矿井可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在于:
A.吸人气的氧分压过低
B.肺部气体交换差
C.肺循环血流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低
E.组织血流量少
10.关于发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B.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1便可出现发绀
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7kPa(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易出现发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一般出现较明显的发绀
E.发绀是否明显,还和皮肤、黏膜中的血流量有关
11.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
B.刺激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
E.以上都不是
12.缺氧引起的呼吸系统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低张性缺氧,呼吸可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B.等张性低氧血症一般不发生呼吸系统的改变
C.慢性低张性缺氧,肺通气量增加不明显
D.急性低张性缺氧时PaO2降至8.OokPa(60mmHg)才会明显兴奋呼吸中枢
E.低张性缺氧的动脉氧分压下降越明显,呼吸中枢兴奋越强烈,呼吸运动加强越明显
13.初入高原者发生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从而限制了肺通气的增强,这是由于:
A.PaO2升高,使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B.PaO2升高,使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C.PaO2升高,使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D.PaCO2降低,使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E.PaCO2降低,使外周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14.能明显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缺氧类型是:
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
E.以上全是
15.心肌缺氧的主要代偿方式为:
A.提高摄氧率
B.降低耗氧量
C.释放储备氧
D.增加冠脉血流量
16.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右心输出量升高
B.肺血流量升高
C.左心功能不全
D.肺小动脉痉挛
E.肺小静脉淤血
17.初入高原者循环系统改变,下列哪项不符合
A.肾血管收缩
B.肺血管收缩
C.冠脉血管扩张
D.脑血管收缩
E.皮肤血管收缩
18.一定程度的急性低张性缺氧可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这是因为:
A.中枢化学感受器受刺激
B.外周化学感受器受刺激
C.压力感受器受刺激
D.肺牵张感受器受刺激
E.容量感受器受刺激
19.缺氧时下列血管改变,哪项是正确的
A.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D.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E.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
20.对缺氧最敏感的组织是:
A.脑灰质B.脑白质
C.心肌D.肾皮质
E.肝小叶
21.缺氧时,细胞内外离子的变化为:
A.钠离子内流,钾离子、钙离子外流
B.钠离子、钾离子内流,钙离子外流
C.钾离子外流,钠离子、钙离子内流
D.钠离子、钾离子外流,钙离子内流
E.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均内流
22.缺氧时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改变是:
A.呼吸功能增强,ATP生成增多
B.呼吸功能减弱,ATP生成减少
C.轻度缺氧呼吸功能增强,严重缺氧呼吸功能减弱
D.急性缺氧可使细胞色素氧化酶增加,呼吸功能增强
E.长期慢性缺氧可使线粒体肿胀、嵴崩解,呼吸功能减弱
23.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肾间质细胞生成并释放
B.可促进肠道铁的吸收
C.可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
D.可促进红系单向干细胞向原始红细胞分化
E.可促进网织红细胞的释放
24.慢性缺氧时氧离曲线右移的主要机制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B.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
C.缺氧使呼吸中枢抑制,PaCO2升高
D.红细胞2,3-DPG生成增多
E.缺氧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使pH下降
25.吸氧疗法对下列哪种疾病的疗效最佳
A.严重缺铁性贫血
B.充血性心力衰竭
C.肺间质纤维化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26.应用吸氧疗法治疗效果最差的缺氧类型是:
27.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线粒体损伤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E.Hb与氧亲和力增高
28.能使皮肤,粘膜发绀的缺氧原因是:
A.肺心病B.CO中毒
C.氰化物中毒D.亚硝酸盐中毒
29.下列哪组动物对低张性缺氧的耐受性最强
A.正常成年小鼠
B.注射咖啡因的成年小鼠
C.注射可拉明的成年小鼠
D.正常新生小鼠
E.注射内毒素的成年小鼠
30.氧中毒的发生取决于:
A.大气氧分压
B.大气氧含量
C.吸入的氧气流量
D.吸入气氧含量
E.吸入气氧分压
31.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可诱导表达的基因是:
A.EPOB.VEGF
C.糖酵解酶D.血红素氧合酶
3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红细胞增加
B.肺通气量增加
C.肌红蛋白增加
D.线粒体数目增加
E.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33.CO中毒时:
A.皮肤、粘膜发绀
B.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C.皮肤、粘膜呈玫瑰红色
D.皮肤、粘膜呈棕褐色
E.皮肤、粘膜呈苍白色
34.氰化钾中毒时:
35.肺心病患者:
36.严重贫血时:
37.反映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减弱指标是:
A.血氧容量增加
B.动脉血氧分压增加
C.动脉血氧含量增加
D.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E.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38.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
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
C.失血性休克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39.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变化与组织性缺氧不同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动脉血氧含量
D.动脉血氧饱和度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40.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20ml%,动脉血氧含量15ml%,动脉血氧分压6.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85%,动-静脉氧差4ml%,其缺氧类型是:
E.混合性缺氧
41.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动脉血氧分压13.3kPa,动脉血氧饱和度95%,动-静脉氧差3.5ml%,其缺氧类型是:
42.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13.3kPa,SaO295%,CO2max20ml%,CaO219ml%,CaO2-CvO26ml%,其缺氧类型是:
43.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3kPa,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3.5m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A.哮喘
B.肺气肿
C.慢性贫血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严重维生素缺乏
44.血中Hb含量低于多少时,即使重度缺氧,亦难发现发绀:
A.<50g/LB.<60g/L
C.<70g/LD.<80g/L
E.<90g/L
45.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D.肺呼吸功能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46.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摄氧的能力
B.血红蛋白含量
C.动脉血CO2分压
D.动脉血氧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47.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氧离曲线左移
B.血温降低
C.血液H+浓度升高
D.血K+升高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
48.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A.吸入气氧分压
B.肺的通气功能
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49.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血氧容量降低
B.P50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50.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27.0kPa(53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
51.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A.氰化物中毒
C.硫化物中毒
D.砒霜中毒
E.甲醇中毒
52.红细胞内2,3-DPG增多可引起
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53.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a(98mmHg),血氧容量12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54.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A.肺气肿
B.贫血
C.动脉痉挛
D.一氧化碳中毒
E.维生素B1缺乏
55.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56.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57.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