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清朝初期得病的四个人是谁历史故事

清朝初期四个得天花的人是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人们对它的印象还不是很陌生,对清朝的历史人们也喜欢谈论。在清朝有过康乾盛世也有过近代的屈辱,清初时期有一种病一直在清朝内部传染那就是天花。可以说天花在内部的传染性很强。清初天花夺走了这四个人的生命使得大清朝的历史改变了不少。

第一: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04.02—1649.04.2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这个多铎很厉害,他率军入关灭掉了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并且一鼓作气拿下了江南。另外在他攻下扬州以后进行了屠城三日,这次屠城给他的人生抹上了一个污点。多铎攻下江南以后又率军南下灭掉了南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多尔衮当年就是把这个弟弟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的可是他居然死在了自己的前面。

第二:董鄂妃

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而这位皇贵妃就是因为天花而死的。

第三:福临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顺治帝之所以感染到天花就是因为在董鄂妃生病时他的悉心照顾不小心传染上的。

第四: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同时正因为康熙出过天花他才能当上皇帝。同时康熙也是唯一一位出了天花没死的皇帝。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

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

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简便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牛痘,天花临床表现有重型和轻型,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百分之25.5,百分之45的病例出现融合性皮疹,79%有出血现象。

轻型天花病死率为百分之0.1到百分之1.0,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

据《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在其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天花出宫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偏偏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所幸保住了性命。

躲过天花的灾难之后,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仍时时笼罩在他的周围。康熙继位后,北方的天花阵势已经减弱,南方一些传统的痘疫苗法也逐渐传到北方。

民间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法,旱苗法和水苗法。旱苗法就是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

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这两种方法的大概思路都是让种痘的人先患上轻度的天花。

出过疹子后精心护理,直至病症消失,就相当于已经得过天花了。康熙十七年十一月,5岁的二阿哥皇太子胤_被传染天花。

当时有个候选知县叫傅为格,在侍奉皇太子、调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绩,因此被升为武昌通判。此时康熙帝了解到,小孩种痘可免遭此病,便下令调善于此术的傅为格入京。

专门给尚未出过天花的皇子种痘。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之下,清朝天花防治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

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并在普天之下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

从人类有文明记录以来,天灾与人类社会始终如影随形。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瘟疫,此起彼伏,每一场灾难,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

水旱灾害,缘于气候影响,或滔滔洪水不绝,或烈日炎炎大地龟裂;地震灾害,起于地壳变化,地动山摇,屋倒人亡;虫灾,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一旦虫子成群出动,便遮天蔽日,庄稼尽毁。这些灾害,都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懂得哪里有灾,应该躲避到何处。

最让人捉摸不定的是瘟疫,它给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刚才还好端端的,忽然就倒下了。尽管病人的身上会呈现出病状,但发病的原因是什么?病源在哪里?古代的人们却难以找到。古今中外,有记录的瘟疫种类不少,如鼠疫、霍乱、伤寒、流感、天花、结核病等,这些疾疫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频频造成沉重的灾难。而天花,无疑是最为凶险的瘟疫之一,往往一场天花之后,赤地千里,难觅人迹。

我们就以清朝为例,探究一下古人是如何防治天花的,天花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天花的成因及危害

我们会在清代的史料中,或是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看到一种名为天花的疾病,其实它还有一些别称:

虏疮、天行斑疮、豌豆疮、登豆疮、肤豆疮、疱疮、痘症、天然豆

等。至于天花的名称,是因为病人患上此病后,几乎全身所有的部位都可能会出现斑点,就如同佛教壁画中的天女散花状,故古代中国人又称其为天花。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而天花病毒究竟从何而来,现在主流的观点是,最初可能是从人类饲养的牛身上传来的),炎热地区、炎热季节更容易发生(温热地区也会出现)。发病时主要表现在,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咳嗽、咽痛、难以吞咽,并伴有大小便疼痛等,严重时,患者全身如中毒般出现疱(痘)疹,皮肤溃烂。

天花曾经在全世界都流行过,当然,最初遭受天花摧残的是非洲、欧洲和亚洲,美洲与大洋洲的天花,是五百年前,欧洲殖民者带去的,中美洲阿兹特克(又被译为阿兹台特)与南美洲印加帝国的衰亡,都与天花有极大关系。天花究竟源于何处,至今无法定论。若根据考古研究来看,三千年前的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上,便带有天花病愈之后的麻点。中国最早的天花记录始于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斑紫黑。

此后历朝历代都有天花瘟疫爆发的记载。而在欧洲,公元6-19世纪之间,便有多达3亿人被天花夺去宝贵生命,病死率处于各类传染病之首,在1719年天花流行时,仅巴黎城就致死4万人。

天花不仅仅给普通民众带去危害,就连各国君主也不乏被天花夺去生命者:

英国女王玛丽二世、荷兰国王威廉一世、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俄国沙皇彼得二世、大清皇帝顺治与同治、蒙古大汗林丹汗等都死于天花疾病;清朝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以及有四个孙子都死于天花,而据《清宫医案》记载,从康熙后期至宣统时代,清宫共有九名皇室成员死于天花。

清代如何预防天花?

天花的死亡率奇高,被称为死神,古代的医生都在努力寻找预防方法。清朝对于来势汹汹的天花主要采取了三种预防措施:避痘就是不与出痘疹者接触,杜绝天花病毒的传染。主要是远离传染源,或将患痘疹者进行彻底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关外沈阳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天花瘟疫,清太宗皇太极,立即暂时离开新都沈阳,躲避到旧都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待疫情过后,方才回还,前前后后的折腾,虽然显得很麻烦,但毕竟确保了皇太极安然无恙。

而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后,大清定都北京,北京城也出现过天花瘟疫,然而此时的王朝形势已变:清朝表面上统一了全国,但各地反清复明的势力还十分强大。明朝叛臣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蠢蠢欲动,江山社稷并不稳固。顺治皇帝不可能再像其父皇太极那样为躲避天花,而出行到外地,他只能继续坐镇京城北京,以稳定局势。不幸的是,顺治皇帝虽然身居深宫,还是染上了天花,很快便驾崩,年仅24岁。

祈神

中国古代祈神之风一直比较盛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各种神灵,各种信仰。天花瘟疫肆虐时,在无良药良方治病时,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跪地求神,祈求平安。

《天花的消亡》一书中说:在非洲、中国和印度的许多文明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天花神,他们靠祈祷天花神来减少天花的危害。

清朝初入关时,曾在皇宫内设立专门的庙坛,奉祀痘神娘娘,可惜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再虔诚的祈求与跪拜,都无法消除天花瘟疫,求神只能换得精神安慰而已。

人痘法

人痘法最早起源于唐代,原理就是以毒攻毒,唐宋元明时代,至清朝初期,人痘法得到不断地传承与完善,当时救助的方法有

水苗法、旱苗法、痘衣法和痘浆法

四种。

1.水苗法:

选上好的痘痂放在瓷瓶里,用木杵碾成细末,将净水滴入瓶中调匀,把新棉少许摊成薄片,里面包上痘屑,捏成枣核状,用红线栓住,留下一寸左右,将苗置入鼻孔内,令人时刻守候,下苗十二小时后取出。

2.旱苗法:

取长约五寸长的银管,将其顶部弯曲,把痘痂碾成细粉,放入银管的一端,吹入接种者的鼻孔内。

3.痘衣法:

将生过痘(天花)者染上痘浆的贴身内衣让给接种者,穿上三日,使其身上沾染上痘浆。

4.痘浆法:

选取出痘顺畅的儿童,取其身上的痘浆用棉球擦拭,然后将此棉球塞入接种者的鼻孔中。

上述四种方法都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后两种风险最大,接种者往往耐不住毒性而染病身亡。

但令人费解的是,至19世纪中叶,在中国,牛痘法在普通民众间普遍使用,可是红墙内的爱新觉罗皇室,却还是延用人痘法的老方式。同治皇帝就于1875年死于天花,时年19岁(从《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的《万岁爷进药底簿》,所记载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能做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的判断)。

清朝时天花的疗法

天花易得病难去,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的时代,人们对天花的认识还不是太透彻,治疗方法也五花八门:有惊吓法,有蚊虫吸血法,有黄土闷体法,最靠谱的还是药物疗法,即便是如此,药物疗法的治愈率也不高,身体强健、抵抗力强的人,能够活下来,体质弱的人,基本难逃厄运。即使有人侥幸活下来,其全身及头脸部也会留下深深的麻点,容颜尽毁。

天花对清朝社会的影响

作为烈性传染病,当时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可能染病在身,连皇帝有时也要着道,因此天花对清朝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是推动了医药业的发展。清代,专门致力于天花治疗研究的医生远远超过了前代,涌现出大量的天花名医,如秦景明、叶天士、俞嘉言等。针对天花预防、治疗的医书也大量被编著、刊刻,给后世应对天花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详实的记录。其次是影响到了行政制度。最为典型的就是木兰围场的设置,以及避暑山庄的修建。一般认为,清朝设置木兰围场是为了在打猎中,操练八旗军队,修建避暑山庄则是为了皇帝避暑休闲。

其实,康熙皇帝当年还有一重考虑,本来,若要笼络蒙古贵族,可以让他们来北京城,但问题在于有些重量级的贵族本身没有出过水痘,对中原地区的天花没有免疫力。而这些贵族在中原天花瘟疫未消退时,对到北京城觐见皇帝是心存恐惧的。

康熙皇帝充分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分别于1681年、1703年首建木兰围场与承德避暑山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百韵诗.序》中言道: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遗万世之缔构也。国家承天命,抚有蒙古四十八旗诸部落,恭顺有加,每岁入朝,厥有常用典。但其人有未出痘者,以进塞为惧,延颈举踵,以望六御之临。皇祖俯从其愿,岁避暑于此。

天花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传染、防治和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复杂与深刻的。碰到乱世时,普通民众最为倒霉:王朝崩溃,官府成了空壳,皇帝的命都不保,又有谁会来关心底层的民众呢?若此时出现天花瘟疫,很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扩散蔓延状况,而死亡的人数就会呈几何倍数增加。

遇到太平年代,政治清明,有了官府的有效预防与救治,天花的危害就会大大降低。清朝皇帝格外重视预防与治疗天花,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的天花诊疗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数亿民众带去了福音。

天花病毒

对天花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对病人除了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外,重点是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洁。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最有效办法。

天花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

发现天花

若干世纪以来,天花的广泛流行使人们惊恐战栗,谈“虎”色变。

1846年,在来自塞纳河流域、入侵法国巴黎的诺曼人中间,天花突然流行起来了。这让诺曼人的首领惊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战场上久经厮杀不知恐惧的士兵毛骨悚然。残忍的首领为了不让传染病传播开来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个残酷无情的手段,他下令杀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护病人的人。这种可怕的手段,在当时被认为是可能扑灭天花流行的惟一可行的办法。

但是天花并不会宽容任何人,它同样无情地入侵宫廷、入侵农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论爵位、不论年龄与性别,都逃脱不了天花的侵袭。

在欧洲曾经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临死前她请求丈夫满足她最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体御医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将他们全部处死。皇后终于死掉了,于是国王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医全部用剑砍死。

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他写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发生却是有限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们在我们这里只不过发生了一两次。然而天花却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中间,长期的恐怖使无病的人们苦恼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们的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们不仅是落得满脸痘痕,还有很多人甚至失去听觉,双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结核病。”

人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我国

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真宗(998—1022年)或仁宗(1023—1063年)时期,四川峨眉山有一医者能种痘,被人誉为神医,后来被聘到开封府,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获得成功。后来王素活了67岁,这个传说或有讹误,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产生人痘接种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随着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加深和治疗痘疹经验的丰富,便正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清代医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得很明确:“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乾隆时期,医家张琰在《种痘新书》中也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又说:“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这些记载说明,自16世纪以来,我国已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而且世代相传,师承相授。

清初医家张璐在《医通》中综述了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疮浆液塞入接种儿童鼻孔中,或将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儿鼻内;或将患痘儿的内衣脱下,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总之,通过如上方法使之产生抗体来预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国至迟在16世纪下半叶已发明人痘接种术,到17世纪已普遍推广。1682年,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据康熙的《庭训格言》写道:“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可见当时种痘术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很快引起外国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载:“康熙时,(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这是最早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种人痘的国家。种痘法后经俄国又传至土耳其和北欧。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3年后又为自己6岁的女儿在英国种了人痘。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18世纪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乾隆十七年(1752年)《医宗金鉴》传到日本,种痘法在日本就广为流传了。其后此法又传到朝鲜。18世纪中叶,我国所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已传遍欧亚各国。1796年,英国人贞纳受我国人痘接种法的启示,试种牛痘成功,这才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法。

我国发明人痘接种,这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写载:“我听说10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由此可见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特异性人工免疫法)在当时世界影响之大。

1979年10月26日,全世界消灭天花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

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2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180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1/3。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1967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知识点天花病毒的结局

主张彻底消灭的人认为:彻底消灭现在实验室里的所有天花病毒,是不使天花病毒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最佳良策。但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天花病毒不应该从地球上完全清除。因为,在尚不可知的未来研究中可能还要用到它。而一旦它被彻底消灭了,就再也不可能复生。美国政府已向全世界表示,反对销毁现存的天花病毒样品,以便科学家继续研制防止天花感染的疫苗和治疗天花的药物。美国政府的理由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炭疽威胁发生后,美国必须作好对付生物恐怖威胁的准备,为继续研究对付天花的手段,必须保留这一病毒样品。

THE END
1.DIC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DIC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自发性,持续性出血 B.皮肤粘膜、内脏栓塞 C.微循环障碍 D.低血压、休克 查看答案https://m.shangxueba.com/ask/28588387.html
2.外科试题D.等渗脱水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E.低渗脱水细胞内液量仍少于正常 107.引起低血钾症的病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E A.长期禁食 B.胃肠液丢失过多 C.长期使用利尿剂 D.大量输入葡萄糖、胰岛素 E.急性肾衰少尿期 108.关于低钾血症,哪项是错误的C A.常见于胃肠液丢失后B.常表现腹胀及肠麻痹 ...https://m.iiyi.com/bdxz/lt-1240370.html
3.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h,长至2周者。 随炭疽杆菌侵入途径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为皮肤炭疽、吸入性(肺型)炭疽和食入性(胃肠型)炭疽。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败血症、脑膜脑炎等重症,预后不好。 一、皮肤炭疽 约占95%~98%,病变多见于手、脚、面、颈、肩等裸露部位皮肤。最初为皮肤破损...http://www.jincao.com/fa/10/law10.117.htm
1.降提示你以为的“病”,其实只是身体衰老的正常表现这是正常衰老过程,约半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骨关节退变的表现。 建议:日常要减少关节负重和过度大幅度活动,适当锻炼;适当地减轻体重也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退行性变。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绿叶菜、豆制品等;四季都要注意关节保暖,多晒太阳,必要时补钙。 http://wjw.liaocheng.gov.cn/channel_t_172_12654/doc_6743d5a71445d503e7602ba4.html
2.医声医识皮肤科医生的相面术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四肢伸面和臀部。可出现Koebner现象(皮肤创伤部位发疹性黄瘤的表现)。发疹性黄瘤高度提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常常超过1500-2000mg/dL。组织病理学:发疹性黄瘤表现为泡沫细胞、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以及胞外脂质沉积。在早期发疹性黄瘤中,泡沫细胞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88241
3.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A. 少尿 B. 出血 C. 呼吸困难 D. 贫血 E. 嗜睡 题目标签:患者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病理生理学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属于能源消费的是()。 A. 煤炭的开采量 B. 电力的传输损失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bb55b5f7f74128b5a3b63b129a11f1.html?fm=bdec0102f1475202b99d1489ea00049632
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3关于钙超载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理解错误的是C.DIC D.肾病综合征 E.AT-Ⅲ缺乏、异常症 4.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5.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FⅫ的激活 B.FⅢ的大量入血 C.凝血酶大量生成 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FⅤ的激活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801451
5.2023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练习题A.常为牙周病患者的主诉症状 B.多在刷牙和咬硬物时发生 C.牙龈探诊出血与牙龈颜色改变同时出现 D.探诊出血可作为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 E.探诊出血对诊断和判断牙周炎的活动性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C 8.牙龈炎的临床表现是 A.牙龈可呈鲜红或暗红色 ...https://www.oh100.com/kaoshi/weisheng/shiti/310128.html
6.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早期临床通常表现为突发的低血压、低氧血症及DIC的出血。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可以表现为这三个症状之一或全没有。通常情况下,出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40%的患者出现有DIC的症状。10~15%的患者是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典型的羊水栓塞的表现为: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的短期内先出现寒战、烦躁、咳嗽等先兆症状,而后...https://www.yzfybj.com/show/index/id/41/fid/19/tid/1906.html
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降教育(精选11篇)临床表现为孕产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 患者出现轻度头晕、血压升高, 并逐渐转变为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右上腹持续痛、血压明显升高等[2], 严重者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等, 严重影响患者和胎儿的健康, 也是造成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占孕产妇的9.5%左右, 我们对2013年12...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43p4r9d.html
8.医院招聘三基训练题库(附答案)3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7小时所作的酶学检查,以酶出现阳性结果最早也最敏感。(肌酸磷酸激酶(CPK)) 34、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于起病后3天在心尖区听到Ⅲ级收缩期杂音,应考虑合并 .(乳头肌功能不全) 35、按组织学特征,支气管肺癌可分为 、、、 .(鳞状上皮细胞癌 未分化细胞癌 腺癌 支气管肺泡癌...https://www.med66.com/weishengdanweizhaopin/mianshizhenti/sj1701167984.shtml
9.DIC试题1.DIC患者最初的临床症状:() A.出血B.贫血C.休克D.以上都不对 2.产科意外容易引发DIC,其主要原因是:() A.单核吞噬系统功能低下B.纤溶系统活性增高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多 3.DIC 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的现象可见于() A.代偿型DICB.慢性DICC.失代偿型DICD.急性DIC 早期 4....https://www.wjx.cn/xz/243327445.aspx
10.干货:创伤性休克的评估与治疗措施心肌微循环血栓;心DIC:心肌坏死 肺---早期呼吸加速,晚期ARDS; 原因:氧自由基、炎性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 病变:肺淤血、水肿、出血、血 栓形成、肺不张、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表现: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肾---急性肾衰; 其它:脑、肝、消化道功能障碍等。 多器官...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a9fe582457b
11.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测试题及答案11.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休克的病情好转( ) A.精神状态好转 B.肢体在湿度、色泽上有所恢复 C.血压有所恢复 D.成人尿量在50ml/h E.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kPa~1.18kPa(5—12cmH2O) 12.休克经处理后,微循环改善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神志恢复清楚 ...https://www.yjbys.com/edu/waikezhuzhiyishi/24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