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二章DIC

1、第十二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A型题2.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0.199,0.34,03临床)A血液凝固性增高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B.血液凝固性降低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答案C题解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D纤溶亢进B凝血酶原的激活E凝血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答案E题解弥散性血管

2、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A.败血症D.胰腺癌B.宫内死胎E.器官移植C.大面积烧伤答案A题解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其中感染性疾病居首位,约占所有原发病的1/3。5.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触发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出的组织因子与下列哪一凝血因子结合而开始的?A.凝血因子XD.凝血因子忸B.凝血因子区E.凝血因子四C.凝血因子幻答案E题解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损伤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因子并与

3、凝血因子四结合而开始的。7激活的凝血因子Wa与组织因子(TF)复合物可激活A.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XD.凝血因子幻和凝血因子刘B.凝血因子X和凝血因子区E.凝血因子区和凝血因子幻C.凝血因子川和凝血因子忸答案B题解Wa-TF复合物既可激活X因子(传统通路),也可激活区因子(选择通路),从而启动凝血反应。8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D.刘因子B维蛋白原E组织因子C钙离子答案D题解多种病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使内皮胶原暴露,因其表面带有负电a,启动内源性凝血荷,因此血流中的带正基团的因子刘与其结合,转变为有活性的因子刘途径。10

4、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组织凝血因子大量入血D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B.凝血因子刘的激活E.凝血因子V的激活C凝血酶生成增加答案C题解各种不同的病因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体内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或)内源性凝血途径而诱发DIC,外源性凝血途径或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的关键环节是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激活物凝血酶生成增加。1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诱发DIC的机制是.继发细菌感染.增加组织因子的释放FDP细菌、毒素、异物等A.机体抗血栓形成能力降低DB.激活凝血酶原EC.激活纤维蛋白原答案A题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使活化的凝血因子、不能及时清除,机体抗血栓形成

5、能力降低。16肝功能严重障碍诱发DIC与下列哪一过程无关?A抗凝血酶-川生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C.清除凝血因子区a、Xa、幻a的作用减弱D.组织因子释放增多E.解毒功能障碍答案B题解肝脏不具备生成血小板的功能。19.妊娠末期时,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A.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高脂血症B.抗凝血酶活性降低C.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加答案C题解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逐渐增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胆固醇、磷脂及甘油三酯也均可增加,而抗凝和纤溶活性物质,如抗凝血酶-川、纤溶酶原激活物及

6、尿激酶等却减少,故易诱发DIC。0.225,0.299).肝成脏合凝血因子障碍.血管通透性增高24.DIC患者出血与下列哪一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凝血因子刘的被激活D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纤溶活性增强EC.抗凝血酶物质增加答案B题解DIC患者出血的原因是随着微血栓形成有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加强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它们都有抗凝血的作用。25.DIC患者晚期出血的原因A.凝血系统被激活D.凝血系统活性大于纤溶系统活性B.纤溶系统被激活E.凝血系统活性小于纤溶系统活性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答案E题解在D

7、IC晚期,因凝血物质消耗性减少和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使纤溶系统活性大于凝血系统活性,表现为出血。27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A.纤维肽A(FPA和纤维肽B(FPBD.交联纤维蛋白(Fbn)B.纤维蛋白单体E.D-二聚体(DD)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答案C题解FPA和FPB是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时放出的两种短肽。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为一些可溶的多肽碎片,包括D和E片段及它们的中间产物X和Y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以下哪项实验室检查是不正确.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D-二聚体增高28.子宫、肺等脏器手术或损伤出

9、C时,随着凝血物质被激活,形成大量微血栓,继之凝血物质因消耗而减少,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它们都有抗凝血和促进出血的作用。而微循环障碍时有利于33.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A.组织凝血活酶大量入血B.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C.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答案D题解DIC的发生,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出血。DIC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有关?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E.肝素的抗凝活性减弱皮质激素能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当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显著降低,故容易诱发DIC。34.DIC产生的贫血属于A.中毒性贫血D.缺铁性

10、贫血B.失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答案C题解DIC时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红细胞割裂成碎片而引起的贫血,称其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5裂体细胞的产生是因为A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D微循环血液“泥化”淤滞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E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C异型输血答案B题解DIC发生时,主要是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割裂红细胞所致。缺氧、酸中毒及内毒素造成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是红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38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是检测A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B纤维蛋白单体E纤溶酶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答案

11、C题解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纤维蛋白单体,而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FDP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的X片段可与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晚期降解产物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副凝试验利用鱼精蛋白使上述可溶性复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单体和FDP中与X片段解离,然后纤维蛋白单体又各自聚合成肉眼可见的凝胶状物析出,这种不经凝血酶的作用而引起的凝集反应称副凝反应。41.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0.22,0.385,03临床)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微循环血流淤滞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加答案B题解妊娠时,

12、随着孕周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逐渐增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胆固醇、磷脂及甘油三酯也均可增加,而抗凝和纤溶活性物质,如抗凝血酶-川、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尿激酶等却减少,故易诱发DIC。二、名词解释题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or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答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的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3裂体细胞(schistocyte)答案在DIC出现的溶血性贫血中,外周血涂片中出现一些形态特

13、殊的变形红细胞,其外形呈盔甲形、新月形、星形等,统称这些变形的红细胞为裂体细胞。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a)答案DIC时,出现一种由于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因受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切割、挤压而引起碎裂,外周血中出现各种裂体细胞。裂体细胞出现为溶血的表现,因溶血而导性贫血。三、简答题2.DIC病人发生贫血的机制答题要点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网的形成,对通过红细胞的割裂;缺氧、酸中毒等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出血使红细胞减少。3.DIC病人发生广泛出血的机制答题要点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性的减少;继发性纤溶系统

14、的激活;FDP的形成;微血管的损伤。4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为何易发生DIC?肝细胞坏答题要点肝脏合成抗凝血物质减少;肝脏灭活凝血因子功能下降;死释放组织因子;吞噬解毒功能下降。5.什么是D-二聚体?D-二聚体升高、不变或下降各说明什么?答题要点D-二聚体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D-二聚体升高说明DIC时继发性纤溶亢进;D-二聚体不变说明原发性纤溶亢进;D-二聚体下降说明高度纤溶亢进,D-二聚体可进一步被分解。四、论述题1试述DIC的发病机制答题要点DIC的发生机制包括: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发展。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

15、刘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激活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和补体系统,导致DIC。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导致DIC。胰蛋白酶、蛇毒等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也可导致DIC。2.严重感染为何易发生DIC?答题要点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以及内毒素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损伤,一方面,使带负电荷的胶原暴露,与血液中刘因子接触,激活刘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还同时或相继激活纤溶、激肽和补体系统,进一步促进DIC发展。另一方面,内皮细胞损伤,暴露组织因子或表达组织因子,也同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3.试述休克与

16、DIC的关系答题要点休克与DIC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休克晚期由于微循环衰竭,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变慢,加重酸中毒,易于形成血栓;败血症休克时病原微生物与毒素均可损伤内皮,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严重的创伤性休克,组织因子入血,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异型输血引起溶血,容易诱发DIC。急性DIC时由于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广泛出血使血容量减少;心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补体及激肽系统的激活和FDP大量形成,造成微血管平滑肌舒张,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这些因素均可促使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五、判断题1

17、.DIC是一种常见的疾病。()2.DIC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有继发性纤溶亢进。()3.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只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4.在严重外伤时,因释出大量组织因子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5.异型输血可引起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并释放ADP促使DIC的发生。()6.内毒素可促使单核中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组织因子而加速凝血过程。()7.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酶等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其聚集并释放血小板内含有的丰富的促凝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促使血液凝固。()8.一定量的羊水、转移的癌细胞、骨折时的脂肪颗粒或其他带负电的异物颗粒进入血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9.严重酮症酸中

18、毒患者,可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封闭。()10.肝功能障碍时,只能发生出血倾向,不会出现血液凝固性增加。()11.妊娠后期、应激、严重酸中毒等患者的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12.DIC患者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微血栓形成,但其最初的临床表现常为出血。()13.FDP可通过强烈的抗凝作用和增加血管壁通透性而引起出血。()14.DIC常伴有休克,重度及晚期休克又可促进DIC形成,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5.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出现裂体细胞。()16.D-二聚体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17.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人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9、(04护本、检验,易而无区别,0.098,0.127)18.急性胰腺炎病人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严重创伤病人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答案:1.(X)DIC属于基本病理过程。2.(X)DIC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3.(X)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也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4.(X)在严重外伤时,因释出大量组织因子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5.(V)红细胞破坏后,释放ADP入血浆。ADP乍为血小板激活剂,具有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和第4因子等方面的作用,可导致凝血。6.(V

20、)单核细胞内含有较丰富的促凝物质,内毒素可促使单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组织因子而加速凝血过程。7.(V)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酶等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其聚集并释放血小板内含有的丰富的促凝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内主要的促凝物质和主要乍用是血小板第3因子:提供催化反应表面,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血小板第4因子:抗肝素作用;血小板第2因子:促进凝血因子I转变成纤维蛋白;3-血小板球蛋白(3-TG):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内主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和主要作用是血栓素A2、ADP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5-羟色胺、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血流减缓

21、(血栓素A2也有此作用)。8.(X)一定量的羊水、转移的癌细胞、骨折时的脂肪颗粒或其他带负电的异物颗粒进入血液,均可通过表面接触形式激活凝血因子刘,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9.(V)在严重酮症酸中毒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大量脂质等,可导致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封闭,使机体易于发生DIC。10.(X)肝脏组织有丰富的单核吞噬细胞,肝脏功能障碍时机体清除凝血物质的能力降低;肝功能障碍时肝脏产生抗凝血酶川、蛋白C和纤溶酶原的能力降低,均可使血浆凝血活性相对增强。11.(V)妊娠三周开始孕妇血液中血小板及凝血因子I、n、V、忸、区、X、刘(刘a未增高,只有在产科意外时才增

22、高,所以凝血酶含量未增高)等逐渐增多;而AT-川、t-PA、u-PA常降低;胎盘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多。机体血液渐趋高凝状态,表现为高凝血及低纤溶状态,到妊娠末期这种状态尤为明显。应激时机体常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高。儿茶酚胺可增加血小板及某些凝血因子的数量,又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酸中毒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下的胶原纤维等暴露,促发凝血因子刘的激活,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引起DIC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血液pH降低,使凝血因子的酶活性升高;相反,酸性环境下,体内肝素的酸性功能基团如羧基、硫酸基等作用减弱

23、,故其生理性抗凝血活性减弱;血小板聚集性加强,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同时聚集后的血小板释放促凝血因子增加,易引起DIC。12.(V)在DI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微栓形成,大量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包括凝血因子l(Fbg)、凝血因子V、忸、区、X被消耗,虽然肝和骨髓可代偿性产生增多,但若其消耗过多,会发生代偿不足,从而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含量显著减少。血液中凝血因子中又常以凝血因子I、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忸、X等的减少较为明显,使凝血过程障碍,血液处于低凝状态。这是引起DIC出血的重要原因。13.(V)FDP中,X、Y、D片段均可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Y、E

24、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降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等功能。此外,其还可增加血管通透性。14.(V)DIC常伴有休克,重度及晚期休克又可促进DIC形成,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5.(V)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三角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由于该细胞碎片脆性高,极易破裂溶解,发生溶血。16.(V)D-二聚体(D-dimer)是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的产物。只有当凝血因子I。首先被凝血酶分解产生纤维蛋白多聚体,然后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最后才能生成D-二聚体。换

25、言之,只有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才会产生D-二聚体。因此,D-二聚体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17.(V)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人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8..(V)急性胰腺炎病人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V)严重创伤病人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六、分析题1、某患儿发热,呕吐、皮肤有出血点,出血点涂片检查见脑膜炎双球菌。治疗中出血点逐渐增多呈片状,血压由入院时的92/94mmH(g12,2/8.5kPa)降至60/40mmH(g8.0/5.3kPa)问:应进一步对该患儿作什么检查?答案要点:从患儿的临床表现看患儿有可能发生了DIC,为了确诊,应进一步检

THE END
1.DIC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DIC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自发性,持续性出血 B.皮肤粘膜、内脏栓塞 C.微循环障碍 D.低血压、休克 查看答案https://m.shangxueba.com/ask/28588387.html
2.外科试题D.等渗脱水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E.低渗脱水细胞内液量仍少于正常 107.引起低血钾症的病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E A.长期禁食 B.胃肠液丢失过多 C.长期使用利尿剂 D.大量输入葡萄糖、胰岛素 E.急性肾衰少尿期 108.关于低钾血症,哪项是错误的C A.常见于胃肠液丢失后B.常表现腹胀及肠麻痹 ...https://m.iiyi.com/bdxz/lt-1240370.html
3.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h,长至2周者。 随炭疽杆菌侵入途径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主要分为皮肤炭疽、吸入性(肺型)炭疽和食入性(胃肠型)炭疽。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败血症、脑膜脑炎等重症,预后不好。 一、皮肤炭疽 约占95%~98%,病变多见于手、脚、面、颈、肩等裸露部位皮肤。最初为皮肤破损...http://www.jincao.com/fa/10/law10.117.htm
1.降提示你以为的“病”,其实只是身体衰老的正常表现这是正常衰老过程,约半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骨关节退变的表现。 建议:日常要减少关节负重和过度大幅度活动,适当锻炼;适当地减轻体重也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退行性变。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绿叶菜、豆制品等;四季都要注意关节保暖,多晒太阳,必要时补钙。 http://wjw.liaocheng.gov.cn/channel_t_172_12654/doc_6743d5a71445d503e7602ba4.html
2.医声医识皮肤科医生的相面术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四肢伸面和臀部。可出现Koebner现象(皮肤创伤部位发疹性黄瘤的表现)。发疹性黄瘤高度提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常常超过1500-2000mg/dL。组织病理学:发疹性黄瘤表现为泡沫细胞、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以及胞外脂质沉积。在早期发疹性黄瘤中,泡沫细胞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88241
3.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A. 少尿 B. 出血 C. 呼吸困难 D. 贫血 E. 嗜睡 题目标签:患者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病理生理学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属于能源消费的是()。 A. 煤炭的开采量 B. 电力的传输损失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bb55b5f7f74128b5a3b63b129a11f1.html?fm=bdec0102f1475202b99d1489ea00049632
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3关于钙超载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理解错误的是C.DIC D.肾病综合征 E.AT-Ⅲ缺乏、异常症 4.DIC患者最初常表现为()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5.导致DIC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FⅫ的激活 B.FⅢ的大量入血 C.凝血酶大量生成 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FⅤ的激活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801451
5.2023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练习题A.常为牙周病患者的主诉症状 B.多在刷牙和咬硬物时发生 C.牙龈探诊出血与牙龈颜色改变同时出现 D.探诊出血可作为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 E.探诊出血对诊断和判断牙周炎的活动性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C 8.牙龈炎的临床表现是 A.牙龈可呈鲜红或暗红色 ...https://www.oh100.com/kaoshi/weisheng/shiti/310128.html
6.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早期临床通常表现为突发的低血压、低氧血症及DIC的出血。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可以表现为这三个症状之一或全没有。通常情况下,出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40%的患者出现有DIC的症状。10~15%的患者是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典型的羊水栓塞的表现为: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的短期内先出现寒战、烦躁、咳嗽等先兆症状,而后...https://www.yzfybj.com/show/index/id/41/fid/19/tid/1906.html
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降教育(精选11篇)临床表现为孕产妇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 患者出现轻度头晕、血压升高, 并逐渐转变为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右上腹持续痛、血压明显升高等[2], 严重者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等, 严重影响患者和胎儿的健康, 也是造成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占孕产妇的9.5%左右, 我们对2013年12...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43p4r9d.html
8.医院招聘三基训练题库(附答案)3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7小时所作的酶学检查,以酶出现阳性结果最早也最敏感。(肌酸磷酸激酶(CPK)) 34、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于起病后3天在心尖区听到Ⅲ级收缩期杂音,应考虑合并 .(乳头肌功能不全) 35、按组织学特征,支气管肺癌可分为 、、、 .(鳞状上皮细胞癌 未分化细胞癌 腺癌 支气管肺泡癌...https://www.med66.com/weishengdanweizhaopin/mianshizhenti/sj1701167984.shtml
9.DIC试题1.DIC患者最初的临床症状:() A.出血B.贫血C.休克D.以上都不对 2.产科意外容易引发DIC,其主要原因是:() A.单核吞噬系统功能低下B.纤溶系统活性增高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血中促凝物质含量增多 3.DIC 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的现象可见于() A.代偿型DICB.慢性DICC.失代偿型DICD.急性DIC 早期 4....https://www.wjx.cn/xz/243327445.aspx
10.干货:创伤性休克的评估与治疗措施心肌微循环血栓;心DIC:心肌坏死 肺---早期呼吸加速,晚期ARDS; 原因:氧自由基、炎性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 病变:肺淤血、水肿、出血、血 栓形成、肺不张、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表现: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肾---急性肾衰; 其它:脑、肝、消化道功能障碍等。 多器官...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a9fe582457b
11.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测试题及答案11.下列哪项指标最能反映休克的病情好转( ) A.精神状态好转 B.肢体在湿度、色泽上有所恢复 C.血压有所恢复 D.成人尿量在50ml/h E.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kPa~1.18kPa(5—12cmH2O) 12.休克经处理后,微循环改善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 A.神志恢复清楚 ...https://www.yjbys.com/edu/waikezhuzhiyishi/24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