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以往的‘流动厨师、村民填表报备、协管员上门核实’农村聚餐管理模式,费时费力,如今运用‘荆楚慧安’实现‘掌上申报、线上审核’,大大方便了群众,也为我们减了负,提高了效率,增加农村集体聚餐上报率,而且我们也能更好地掌握聚餐细节。”10月10日,咸安区横沟桥镇付桥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付娇在参加湖北农村聚餐“荆楚慧安”智慧食安阳光监管云平台培训时说道。
为进一步防控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着力解决农村(社区)集体聚餐场所不固定、设施设备简陋、操作流程不规范、加工制作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近年来,咸安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把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创新农村集体聚餐智慧化监管新模式。
咸安区把农村集体聚餐监管队伍建在网格上,建立区、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负责收集、上报、监管本村的农村集体聚餐信息,实现农村集体聚餐实施精准监管和服务;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等基层民间组织的作用,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融入村规民约,逐步延伸食品安全管理触角,完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的共同防控体系。各乡镇对辖区内流动厨师、专业服务团队或厨师班进行全面摸底,抓好登记备案和轮训。村(居)委会协助地方政府落实智慧化信息报告及备案制度,并实施动态监管。截至目前,全区已配备食品安全监督员94人、协管员235人、管理员555人、信息员2380人,登记备案的流动厨师206人,家宴大食堂3个,专业化厨师服务团队1个。今年以来,共组织宣传培训18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
自实行“智慧监管”新模式以来,咸安区实现了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管理全覆盖,形成全区农村集体聚餐“事前有申报、过程有监管、事后可追溯”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共受理农村集体聚餐备案523家次,进行现场指导29403人次。
下一步,咸安区将不断复制放大农村集体聚餐标准示范点建设经验,拓宽思路,探索新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规范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工作。同时,开展“金牌流动厨师”评选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筑牢农村集体聚餐安全屏障。
(特约记者:章和开通讯员:舒娟编辑:方焱责编:聂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