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博弈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合;保护性竞争

一、引言

目前,我国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越来越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加强;同时,各地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竞争和市场分割现象,如何打破原有的市场壁垒,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地方政府竞合并存关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二、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的作用分成两个方面,即政府的强度与质量。政府的强度包括发动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环境两个方面。发动经济增长包括创造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在中国的实践中体现为地方政府从中央要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便从国内外积累资本。在此过程中,政府制定前瞻性的计划,由政府主导或顺应市场的力量,确定本地区发展的先导工业和产业。

当然,计划是否可行取决于政府的质量以及当地市场力量的发育程度。政府强度还体现为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凝聚民心、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并在关键时候出手“替代”市场力量以迅速形成资源的集聚,如政府强有力的招商行为、举办重要的活动(上海的世界博览会等)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注目等。

我国的区域发展中,不同地方政府的作用千差万别,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别。政府的质量体现在:(1)政府的理性,即当地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否明确、科学,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否连贯。有些地方的政策好高鹜远,贪大求洋,根本无法实现;有些地方的最高官员一经更迭,便全盘否定前任的规划另起炉灶,造成巨大的浪费。(2)地方政府的效率和官员的专业化水平,这些方面是与经济发展互动的,如果它们的提升速度快于经济发展水平,则能够促进增长;反之则严重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3)如何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如对民营企业的态度,企业有否损害地区整体发展的寻租行为等;以及地方政府官员的操守问题,在中国曾经出现过地方党政主要官员因太腐败下台导致当地经济不振的情况[2]。

在地方政府的作用中,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的关系也很重要。地方政府的作用必须建立在市场力量运动的方向上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其政策手段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另外,由于经济增长太快,市场力量发展太过迅猛,也有些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出现政策跟不上市场的被动局面,这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副作用。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活动调控权和经济结果收益权,可以假设地方政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人”,他将理性地作出预期成本收益分析,考虑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行业。设定一个博弈组合(如图1所示)。假设:(1)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本性,在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具有市场替代功能;(2)博弈过程中公平与利益相容;(3)地方政府行为是规范的,即地方政府是公开、公正、廉洁和高效的。其中,满足以下关系式:a2>a1>a3>a4;b3>b1>b2>b4;a4≤0;b4≤0。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有两个纳什均衡:合作,合作和竞争,竞争。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同时竞争与同时合作两种博弈均衡。

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异质性(发展型、保护性和掠夺性地方政府)[3],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及目标不完全一致,地方政府之间呈现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动态变化关系。当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时,它们之间体现为纯粹的竞争关系,会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形成相互抄袭等局面。当地方政府之间利益目标相同时,双方倾向于合作,合作和分工得越好,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当然双方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竞争关系,如果合作博弈过程进展顺利,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进一步走向合作,反之则可能走向竞争。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表现为:(1)竞争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完全不一致,都不考虑对方的任何利益,其中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失,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表现为对抗性竞争。(2)合作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完全一致,地方政府之间的行为表现为合作,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并基于长期互信来分配额外价值。(3)竞合博弈。参与者之间利益不完全一致,但存在合作的前景和必要,是一种非稳定性均衡。当地方政府获得的正效应(收益)大于负效应(损失)时,参与者之间倾向于合作;反之,则倾向于竞争。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可能基于它们自身的利益目标,在某些方面选择合作,在某些方面则选择竞争,或者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竞争或合作策略。总体上,地方政府之间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竞合博弈过程是走向合作方向还是竞争方向,取决于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和参与者的行为方式。

四、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合趋势

地方政府在推动本地区产业集聚和区域集聚时,也受到区域内外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彼此之间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合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程度相似的各大区域之间由于重点和主导产业发展大致相同、步调一致,区域间地方政府的竞争大于合作;各大区域内部为了增强区域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中心城市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使得区域内部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趋势加强,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虽然各大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但目前来说,我国各大区域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从长远来说,我国要融入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大环境,各大区域政府之间有合作的必要和趋势。

1.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地方政府作为区域调控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职能和地位,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也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权利和利益,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人”,出于利己性本能,其必然对地区利益进行不懈的追求。

各大区域为了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提升本区域的竞争优势,同时各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在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存在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竞争的局面。其中最常用的竞争行为是实行保护性竞争,被保护的商品大都与地方政府的竞争利益有关,如表1。在发展潜力巨大的汽车行业中,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三大区域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20%和8%[4],三大区域的地方政府都在竞相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

表1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当地经济,对本地的竞争和主导产业普遍采用保护性竞争措施,包括市场设限、区内区外歧视性政策以及地区间贸易壁垒等。通过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地方政府才能在竞争中至少不失去“利益”。先行的地方政府因这种策略得到“便宜”而占优,会强化这种策略;后行的地方政府因“吃亏”会加倍采取这种策略,以维护自己在全国的地位。

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竞争的非制度化和无序化,使得各地区之间出现区域和产业规划趋同现象。在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的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把电子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24个,汽车工业22个,机械、化工16个,冶金20个[5]。这几大工业在近几年的工业销售收入中均排在前几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博弈的结果是各大区域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加剧,并导致各大区域之间很多主导产品存在市场壁垒和市场分割现象,即所谓的“诸侯经济”现象。

2.区域内部地方政府的合作

由此可见,我国实力日强的三大区域之间在竞争加剧的同时,各大区域内部也在加快整合,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趋势进一步加强,也正是因为有了几大区域龙头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和辐射作用的结果。其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关键在于顺应市场力量。上海能够整合江苏和浙江,关键在于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超过了江浙的速度,并能够令邻近的苏州等地获得跨越性发展,进而在上海和苏南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达到双赢的局面,各地区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在市场的作用下成型。

3.地方政府的竞合趋势

无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多大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还是市场力量,政府的替代应当顺应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违背市场的趋势。因此,政府的规划和推动要讲究阶段性和实效性,一旦市场形成了良性循环,政府就要坚决退出,放手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并将政府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去,主要发挥“守夜人”的作用。

地方政府的保护性竞争在短期内可能对本地区的生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长期来看,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本地区产业竞争能力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并使地区合作与协调不断加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比如,珠三角的轻工制造基地、上海和南京的重化工业带、京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即将出现的汽车产业链,都与外生性资源积累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地区初步形成了内部和外部市场资源的良性循环,市场力量在主导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集聚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2004年6月1日到3日,“泛珠三角”9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11位行政首长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商务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旅游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部委的领导参加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并最终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就区域合作提出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等五项原则,并就西电东送能源传送网、区域交通运输快达网、区域旅游营销网、区域农产品销售网、区域劳务流动网、区域信息交流网、区域文化和人才交流网、区域环保协作网、区域卫生防疫协作网等九大协作网络的建设达成共识。

泛珠三角合作模式的提出,表明我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趋势也在加强。这种加强趋势,既有利于发达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利用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理的梯级产业结构模式。各地方政府应明确经济圈一体化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积极配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促使全国市场从分割向统一转变,共建一体化市场。也只有打破市场封锁、条块分割,清除市场障碍,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才能有效控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提高地区政策的有效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共同参与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五、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能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政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阶段的作用有所区别。总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呈现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局面。区域间地方政府竞争大于合作,主要体现为区域间主导产业结构的趋同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性竞争;另一方面,各大区域为了增强本区域的竞争实力和产业集聚,在区域内部有加强整合和合作的趋势。由竞争走向合作,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真正融入国际分工的需要。在地方政府的竞合中,地方政府只有顺应市场的力量,才能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郑有义.“慕马案”之后看沈阳[EB/OL]./GB/shizheng/497989.html,2002-02-29.

[3]何恒远,周立群.国家战略、地方政府竞争与内生性区域差异化——中国经济转型区域路径分岔的一个框架分析[J].改革,2005,(3).

[4]汽车行业分析[EB/OL]./index.shtml,2004-12-10.

[5]王俊杰,熊跃平.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影响及动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6,(7).

[6]高觉民.地方政府的保护性竞争与共谋机制——基于区域壁垒与统一市场的区位分析[EB/OL]./search.asp,2006-11-02.

[7]贺显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中外政府行为比较[J].国际经贸探索,2005,(3).

[8]谢晓波.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4,(2).

[9]朱文晖.走向竞合———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比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THE END
1.竞争博弈的英文竞争博弈翻译竞争博弈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竞争博弈的英文,竞争博弈翻译,竞争博弈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7%AB%9E%E4%BA%89%E5%8D%9A%E5%BC%88
2.博弈和竞争的概念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博弈理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相互影响及利益冲突的数学模型,竞争策略则是针对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方法和计划。市场竞争分析则是对市场中各方之间的竞争行为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7326354.html
3.博弈论和管理智慧—听蒋文华教授有感竞争博弈: 时间和价格谁更优先?通常会认为是时间优先,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很多企业会抢时间的浪潮,无论是新产品的推出还是市场的占有,总认为跑在最前面才能抢占市场,但在蒋老师的博弈论中提到的“价格优先在经济效率上优先于时间优先”还是给了我不同的启发。这可能与我们平时执行的通过降价手段来提高收入的做法有异...https://www.meipian.cn/1lp9zpkc
4.战略管理会计:竞争策略的博弈分析纵观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从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动态竞争战略理论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尝试运用博弈论(the theory of game)来分析企业战略。博弈论是研究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对策与效应的学科,以博弈论为基础来分析战略管理会计问题,强调企业竞争策略选择要考虑对手的反应,根据对手的反应...https://www.chinaacc.com/new/287_288_/2009_4_20_wa6904143243102490029078.shtml
1.竞争博弈(精选十篇)本文从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现状, 建立建筑企业竞争博弈模型, 进行理论论证并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假设建筑市场有n (n=1, 2, …, +∞) 个寡头垄断建筑企业, 只生产一种且相同的产品 (即假定工程项目是相同的) , 业主从中察觉不出任何差异。建筑企业i (i=1, 2,...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3tggk4.html
2.博弈模型及竞争策略简介20231025.docx博弈模型及竞争策略简介博弈模型是用来分析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博弈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市场竞争和企业策略等问题。本文将介绍博弈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博弈模型和竞争策略。 博弈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博弈模型是一种描述决策者行为和相互作用的数学工具。博弈模型主...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6109752.html
3.合作竞争战略的博弈分析运用第二章的分析技术和理论基础,首先建立了企业与同行参与者合作竞争博弈模型,其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是(合作,竞争)、(竞争,合作)、(合作,合作)或(竞争,竞争);在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领先同行参与者一步是最佳行动策略;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均衡是(合作,竞争)、(竞争、合作)或(竞争,竞争)。其次建立了企业与供应方...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4084751.nh.html
4.博弈论实践:如何更有效地竞争与合作CEIBS任何一个“损人利己”的战略一般都会导致竞争对手做出强烈反应。而对手的反战略又往往会使自己原先的战略失去效用。到头来,其结果通常是大家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囚徒的困境)。基于博弈论的合作竞争战略是一种新的战略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思考如何创选和获取价值的方法。在经济活动中,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合作竞争战略正...https://cn.ceibs.edu/execed/gtp
5.第13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第13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Game Theor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Chapter 1 本章概要博弈与策略选择占优策略纳什均衡-重新审视重复博弈 Chapter 1 本章概要序贯博弈威胁, 承诺, 可置信进入威胁议价(讨价还价)策略拍卖(可省略) Chapter 1 博弈与决策“如果我相信我的对手是理性的,并以利润最大化为他们的目标,那么,...https://doc.mbalib.com/view/de9383916eb17af8fe5b7f5817ea5bb3.html
6.智慧生存的博弈法则以斗鸡博弈为例谈谈企业在竞争中如何实现共赢在一艘将沉的船上,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将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抛下船去,减轻船的重量,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地将漏洞堵上。因为谁都知道,前一种结果是最终大家都将葬身海底。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 共生共赢才是企业的重要生存策略。为了生存,博弈双方必须学会与对手共赢,把社会竞争变成一场双方都得益的正和博弈。https://blog.csdn.net/Samurai77/article/details/89153483
7.观察2019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变革2019年全球科技发展亮点频现,但与此同时,个别国家不能接受别国科技快速发展,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频繁制造障碍,试图以“脱钩”来保持领先,大国竞争进入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主线,辅之以经济、政治、舆论、安全等多维度的竞争。 大国博弈升温 2019年,大国博弈明显升温,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越来越脱下温情脉脉的外衣,全球治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01379
8.加强企业合规管理,赋能企业竞争力提升国内新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能否独立自主的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规范,能否做到有效的依法依规经营,是决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最基础资格,也是市场活动相关方评价企业信誉与能力的首要标准。我国的合规制度建立较晚,企业合规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难以适应其他监管要求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竞争博弈...https://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2209/t20220917_10826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