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的营养与需求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2018-08-09作者:山西农科110服务中心

中华鳖与其他养殖动物一样,为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但中华鳖属于爬行动物,与鱼类和陆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如:鳖对蛋白质和脂类的需求比鱼类高;在能情的供给上,陆生动物首先消化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其次才消化脂类和蛋白质,而鳖则是首先消化脂类供应能量,其次才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鳖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低;在对无机盐的需求上也有别于鱼类和陆生动物。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成分,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营养素,对鳖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饲料中不能缺少蛋白质。一般而言,中华鳖对蛋白质的需求能随着个体长大而逐渐减少,并且受到饲料中蛋白质质量、脂类含量、原料粉碎粒度、水质条件、养殖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华鳖对蛋白质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需求量高

鳖对蛋白质的需水量为43%~50%,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达到一定限度以后,如果再继续增加,不仅不能提高鳖的生长速度,而且往往有害。根据日本学者对稚鳖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结果,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低于50%或超过50%时,鳖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鳖体增重量占摄食量的百分数)均不佳,超过60%时则更差。

2.以动物性蛋白为主

按照鳖的食性要求,应以动物性蛋白饲料为主,可适量搭配植物性蛋白饲料。由任泽标等(1997)的研究结果可知,当动、植物蛋白比为6:1时,鳖的增重率、成活率及饵料系数最好。在动物蛋白饲料中,进口白鱼粉的氨基酸组成全面、合理,其腥味对鳖有引诱和促进摄食作用,饲喂效果最佳。

3.对植物性蛋白的利用能力低

鳖对植物性蛋白的利用能力较低,添加量过高会影响鳖的生长。有研究资料表明,在粗蛋白水平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植物蛋白饲料(如豆粕)比例的增加,鳖的增重率明显降低,饵料系数(投喂的饲料量与鳖总净增重量的比例)明显上升;植物蛋白含量在15%以内时,鳖可正常摄食,生长良好,超过15%时生长受阻,超过30%则严重不适,摄食量减少,甚至停止摄食。

4.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同

一般来说,鳖年龄越小,代谢越旺盛,增重率越高,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就越高,稚鳖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要高干幼鳖,幼鳖高于成鳖,亲鳖由于特殊的生理需求,其需求量介于幼鳖和成鳖之间。一般认为,在生长适温条件下,稚鳖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5%~55%,幼鳖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0%~45%,成鳖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35%~40%,亲鳖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38%~43%。因此,了解了中华鳖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特点,就可以设计出比较合理的饲料配方,充分满足鳖的生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饲料效率和最佳的养殖效果。

中华鳖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实质上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因此,饲料的饲养效果不仅取决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更重要的是其氨基酸组成。当饲料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中华鳖肌肉的氨基酸模型相近时,才能较好地满足鳖的氨基酸需要,生长阶段鳖饲料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模式为:苏氨酸2.61%、缬氨酸2.70%、蛋氨酸1.37%、异亮氨酸2.57%、亮氨酸4.51%、苯丙氨酸2.51%、赖氨酸3.94%、组氦酸1.39%、精氨酸3.37%。在饲料配方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还要考虑氨基酸的组成,要尽量选择鳖喜欢摄食且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饲料。

二、脂类

中华鳖对脂类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对脂类的需求量高

2.对脂类的消化吸收率高

鳖对脂类的消化吸收率较高,可达80%以上,因此用脂类作饲料的能源物质是比较理想的。

3.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量高

因鳖自身不能合成长链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对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量较高。

4.对低熔点的脂类利用率高

鳖对常温下呈液体状态的脂类比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的脂类利用率高,在鳖饲料中应以添加油类为主。

在运输、贮藏过程中,长链多烯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产生有毒物质,因此一般饲料厂家严格控制饲料中脂类含量不超过5%,养殖场(或户)在投喂配合饲料时,可自己拌入一定量的动物油或植物油,添加量以2%~5%为宜,最好添加鱼油,因为鱼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其次是玉米油和其他植物油。

三、碳水化合物

在中华鳖配合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鳖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经长期试验证明,当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20%~28%之间时,鳖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较高,饲料转化率也较高。幼鳖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略低于成鳖。川崎义一(1986)研究发现,在ɑˉ淀粉、糊精、蔗糖、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中,鳖对ɑˉ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增重率以ɑˉ淀粉添加量为20%的最高,饲料效率以ɑˉ淀粉添加量为30%的最高。据徐旭阳等(1991)报道,成鳖对ɑˉ淀粉的适宜需要量为22.73%~25.27%,纤维素添加最应小于10%。

粗纤维一般不能被中华鳖直接利用,但却是维持健康所必要的物质。饲料中适量的粗纤维能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有助于肠道蠕动和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添加量过多会影响鳖的生长,一般认为鳖配合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宜超过5%。稚鳖对粗纤维的需求量较少,随鳖的生长,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逐步增加。鱼粉几乎不含纤维素,饲料中的纤维素来自植物性原料。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辅酶和辅基的基本成分,参与机体内的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需要量虽小,但作用较大,动物若缺乏维生素会使某些酶的活性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影响机体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动物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或合成量很少,需要从饲料中获取。

当鳖缺乏维生素时生长缓慢,并出现各种疾病。据川崎义一(1986)报道,从生长率的角度看,维生素B6、烟酸、维生B12缺乏时,鳖生长发育不良,食欲减退繁殖力下降,但叶酸、维生B12、泛酸缺乏时对生长的影响不大;维生素E缺乏时,稚幼鳖容易患真菌病,亲鳖精子活力差,产卵最低,卵的精率差,成鳖肌肉营养不良,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

鳖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不仅受体重、年龄、生长率、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营养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饲料中过低或过高的维生素都会给鳖的健康和机体功能带来危害。为了促进鳖的快速生长,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泛酸钙、烟酸等11种水溶性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四种脂溶性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也可添加部分鲜活饵料。鳖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可参照表6-1。

五、矿物质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构成动物骨骼组织所必需的成分,它不仅可以调节动物体内渗透压平衡,还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发有,提高饲料效率。中华鳖虽然可以从水环境中吸收少量的矿物质,但这并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由饲料来提供。鳖所需要的矿物质有钙、磷、钾、钠、硫、氯、镁等常量元素及铁、铜、锌、锰、钴、硒、碘、铬等微量元素,但是对矿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合理的矿物质添加量,不仅可以满足鳖的营养需求,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鳖如缺乏矿物质,不仅影响生长发育,也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一般认为鳖配合饲料中钙含量的适宜范围是2.3%~4.84%,磷含量的适宜范围是1.2%~3.0%,磷、钙比例应为(1.5~2.0):1。鳖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可参照表6-2。

THE END
1.脂类消化产物以何种形式吸收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中型PLC大多采用()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作为CPU。 A. 9 B. 17 C. 33 D. 65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纵向的历史过程中,大致出现过以下几种主要的或居主流地位的正义观( )。 A. 强力正义观 B. 功利正义观 C. 契约正义观 D. 自然正义观 E. 神学正义观 查看完整题目与...https://www.shuashuati.com/ti/6d321fbbadfe4831a5a9bb5260598417.html?fm=bdda04680e5e4fabe11d3a6864c8ad1ef7
2.生化笔记沈同(适用第2版及第3版)第九章脂代谢脂类的消化产物,甘油单脂、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可与胆汁酸乳化成更小的混合微团(20nm),这种微团极性增大,易于穿过肠粘膜细胞表面的水屏障,被肠粘膜的拄状表面细胞吸收。被吸收的脂类,在柱状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结合上蛋白质、磷酯、胆固醇,形成乳糜微粒(CM),经胞吐排至细胞外,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https://www.kaoyan1v1.com/info/experience/1646.html
3.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41. 1g胆汁酸盐可协助消化吸收的脂类约为___ A.50g B.5g C.10g D.20g E.15g A B C D E 42. 可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生的血清酶学指标是___ A.胆碱酯酶 B.胰淀粉酶 C.碱性磷酸酶 D.苯丙氨酸羟化酶 E.细胞色素氧化酶 A B C D E 43. 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是___ A.大脑 B.肝脏 C.肾...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6&ex_Id=4626
4.营养吸收的过程②化学消化: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消化腺所分泌各种消化酶,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才能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https://www.meipian.cn/2aqf1dun
5.我们平常吃的食物是怎么消化的消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和脂类三大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变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机体吸收与利用,这种将摄入的食物成分由大分子状态变成小分子状态的过程称为消化。消化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机械性消化是将大块食物经咀嚼变成小块食物,并输送到胃肠道的过程。通过机械性消化的作用,可增加食物与消化...https://news.120ask.com/ysjk/post/70487.html
1.山东协和学院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生物化学?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 2、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占有什么地位? 3、生物化学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第一章 蛋白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空间结构及理化性质;蛋白质变性、复性的过程。 https://www.sdxiehe.edu.cn/m/view.php?id=12528
2.《食品营养》课程标准关于认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可通过动画视频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的直观性,丰富性形象地展示各类营养素的主要吸收部位。同时配合图片教学结合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口腔内消化、胃内吸收和消化、肠内吸收和消化。最终能够自己简述:混合膳食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六大营养素,各类...https://www.lsgx.com.cn/yypr/manage_yypr/tsxbkc_yypr/9562.html
3.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是怎样的乳化液滴的形成提高了脂肪的吸收效率。最后,经过吸收的脂肪会在细胞内重新合成为甘油酯,并与蛋白质和胆固醇组成脂蛋白,通过血液和淋巴液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要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以维持适当的脂肪消化和吸收。如果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问题,应及时就医接受诊疗。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02335a306f8fffebe9304b529e3b76e2.html
4.脂类的消化吸收过程是怎样权威文章脂类的消化吸收过程一般比较复杂,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由于体内的脂肪不溶于水,需要在体内先乳化,才能进行消化,来自胆囊部位的胆盐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净化脂肪,然后把脂肪变成细小的乳化微粒,慢慢的将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然后直接被小肠黏膜内壁吸收,进入淋巴系统,最后进入全身的血液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https://www.cndzys.com/shenghuoyangsheng/changshi/685941.html
5.人体脂肪的形成及如何消耗吃完蛋白质如何把身体的脂肪消耗掉2.磷脂:由甘油与脂肪酸、磷酸及含氮化合物生成。 3.鞘脂:由鞘氨酸与脂肪酸结合的脂,含磷酸者称鞘磷脂,含糖者称为鞘糖脂。 4.胆固醇脂: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生成。 二、脂类消化与吸收: 消化主要在小肠上段经各种酶及胆汁酸盐的作用,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等。 https://blog.csdn.net/qq_28406269/article/details/81663567/
6.研究发现:牛磺酸可能是长寿和降生活的关键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牛磺酸有维护许多细胞,特别是血细胞抗氧化活性,使组织免受氧化基与自由基的损伤。 4.促进免疫功能 牛磺酸有提高细胞免疫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的作用。 5.促进脂类消化吸收 牛磺酸与胆酸结合成牛磺胆酸,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 牛磺酸有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增强精子的运动能力,以及提高胰岛素的活性等。https://www.osgeo.cn/post/13ba5
7.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年招生初试大纲食品工程...脂质的概念和分类,化学结构及主要功能;必需脂肪酸的概念,脂类的消化、吸收与脂类的构成、功能及分布。 二、甘油三酯的代谢 脂肪动员的概念及限速酶,脂肪酸分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键酶及脂酸的β-氧化概念、过程及能量计算;酮体的概念、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生理及病理意义。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82375.html
8.生物知识点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https://m.pincai.com/article/2471978.htm
9.微生物菌群在肥育猪肠道内作用及好处肠道内微生物可以通过调控胆汁酸的代谢来参与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微生物对胆汁酸库的形成及次级胆汁酸的分布产生影响,从而调控脂质代谢。有研究发现,猪肠道内的大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细菌对胆酸有脱羧基和水解的作用,可影响对脂类物质的吸收。此外,猪肠道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调整胆碱,...https://www.yangzhu360.com/siyang/20210826/30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