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脂类第一节引言(一)脂质的定义脂类是脂肪酸和醇等所组成的脂类及其衍生物具有下列三个特征: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2、为脂肪酸与醇所组成的酯类
3、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作为构造,修补组织或供给能量之用。(二)脂类的一般分类:按化学组成分:1、单脂:脂肪酸和醇类形成的酯主要有甘油三酯和蜡;
(油脂—甘油三酯;蜡—高级醇的脂肪酸酯)
2、复脂: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有其他非脂分子。主要有磷脂和糖脂,还有脂蛋白;(1)磷脂:非脂成分是磷酸和含氮碱(胆碱、乙醇胺)甘油磷脂类、鞘磷脂类(2)糖脂:非脂成分是糖鞘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甘油糖脂(3)脂蛋白:脂+蛋白质--->脂蛋白
3、衍生脂质:主要有取代烃,固醇类,萜和其他脂质(1)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一般不含脂肪酸(2)取代烃:上述脂类物质的水解产物。脂肪酸及其碱性盐和高级醇,少量脂肪醛、脂肪胺和烃。(三)脂质的生物学作用1.贮存能量;2.构成体质,结构组分;3.溶剂(脂溶性维生素);4.保温和保护;5.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代谢。第二节脂酰甘油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又称:脂酰甘油酯,俗称:油脂)由脂肪酸分子数,脂酰甘油分为:1、单酰甘油(少见):甘油中1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2、二酰甘油(少见)3、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是动、植物贮脂的主要组分一、甘油性质:
1.味甜、比重1.26
2.
3.
4.良好的溶剂,湿润剂、柔软剂、硝酸甘油二、脂肪酸1.一般以结合形式存在2.一般脂肪酸都有一长的碳氢链,其一端有一个羧基3.氢键
(饱和的——软脂酸、硬脂酸)(不饱和的——油酸、亚麻酸、亚油酸)4.脂肪酸的区别主要在于:碳氢链的长度、饱和与否、双键的数目和位置5.脂肪酸的表示法:简写法.原则是:先写C原子的数目,再写出双键的数目,最后表明双键的位置。脂肪酸的种类(见表)其中棕榈酸(16:0)、硬脂酸(18:0)、棕榈油酸(16:1,△9
)、油酸(18:1,△9
)、芥子酸(22:1,△13
)、亚油酸(18:2)、α-亚麻酸(18:3,△9,12,15
(3)在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4)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5)高等动、植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第9-10个C原子。(6)高等动、植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而且都属于顺式(cis)。7.细菌所含的脂肪酸种类比高等动植物的少得多,它们的C原子数目也在12-18之间。细菌的决大多数的脂肪酸是饱和的,细菌的不饱和脂肪酸只带有一个双键。8.9.脂肪酸的主要化学反应A.硫酰化B.氧化三、甘油三酯(1)物理性质1、一般无色、无嗅、无味,呈中性,比重小于1。2、不溶于水而溶于溶剂中,在热乙醇内溶度甚大,在冷乙醇中不易溶解。3、一般测定脂类总量时,用无水乙醚作抽提溶剂。
4、脂肪能溶解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有机物质。
磷脂类甘油磷脂类(含甘油)鞘氨醇磷脂类(含鞘氨醇)一、甘油磷脂㈠组成(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都属于L—构型)㈡甘油磷脂的命名
㈢几种甘油磷脂名称、分子组成
立体专一编号或sn—系统(四)甘油磷脂的性质物理性质1.白色蜡状固体2.用氯仿一甲醇提取3.不溶于无水丙酮4.在水中易形成微团化学性质电荷和极性(pH=7磷酸基团带负电荷)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五)重要的甘油磷脂
1.磷脂酰胆碱(PC)⑴结构甘油
磷酸
脂肪酸
胆碱
⑵性质
白色固体、易吸水、氧化、控制机体代谢。2.磷脂酰乙醇胺(PE)是植物含量最丰实的磷脂3.磷脂酰丝氨酸(PS)
与血液凝结有关.4.磷脂酰肌醇
5.磷脂酰甘油(PG)
细菌的细胞膜中常含有3’—O—赖氨酰磷脂酰甘油6.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二磷脂酰甘油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也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中。二、鞘氨醇磷脂类(一)鞘氨醇2—氨基—4—十八碳烯—1,3—二醇(二)神经酰胺(三)鞘磷脂第三节
萜类和类固醇类及前列腺素(不含脂肪酸)一、萜类---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碳质子数异戊二烯单位数类名重要代表102单萜(monoterpenes)柠檬苦素(limonene)153倍半萜(sesguiterpenes)法尼醇(farnesol)204二萜(diterpenes)叶绿醇(phytol)306三萜(triterpenes)鲨烯(squalene)*408
四萜(tetraterpenes)胡萝卜素(carotene)
几千
多萜(polyterpenes)天然橡胶二、类固醇类功能:激素――代谢调节乳化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①
甾核的第3位上有-OH②
在C17上有一分支的碳氢链
(一)固醇类(一元醇或脂)包括:动物固醇植物固醇酵母固醇
类别名称分子结构式分布、生物学意义
羟基双键甲基乙基脂肪酸动物固醇胆固醇
△51819
脊椎动物细胞重要组分,神经组织和肾上腺中含量特别丰富。其功能是胆汁酸、固醇类激素的前体,维持生物膜的正常透过能力,神经鞘绝缘物质、解毒等胆固醇酯3
37-脱氢胆固醇△5△71819
维生素D3前体粪固醇
动物粪便中植物固醇豆固醇△5△2224
存在于大豆中麦固醇△5
存在于麦芽中酵母固醇麦角固醇△5△7△22181924
存在于酵母、毒菌中,是维生素D2的前体基本结构---环戊烷多氢菲:动物固醇:存在:酯的形式,胆固醇结构: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无味、无臭、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不能皂化化学性质1胆固醇(醇基)与脂肪酸结合--->胆固醇酯2固醇双键可以加氢、碘、溴3胆固醇C3的-OH在[O]的作用下--->胆固烯酮4C7的-CH2脱氢后--->7-脱氢胆固醇5胆固醇的氯仿溶液与醋酸酐和浓H2SO4作用-蓝绿色(定性)6胆固醇的醇溶液与毛地黄糖苷醇溶液作用--->沉淀(定量)
(二)固醇衍生物
1、胆汁酸2、强心苷及蟾毒
3、性激素4、维生素D2及D3三、前列腺素----脂肪酸的衍生物①结构:②分类:8大类PGAPGBPGDPGE(PGE1PGE2PGE3)PGFPGGPGHPGI
③
生理功能:平滑肌、血液、神经、发炎
第四节结合脂类一、糖脂1、糖鞘脂类(中性糖鞘脂-脑苷脂、酸性糖鞘脂-神经节苷脂)(1)脑苷脂类
组成:β-己糖(葡萄糖、半乳糖);脂肪酸(22-24C,最常见的是α-羟基二十四烷酸);鞘氨醇结构:
糖苷键
酰胺键葡萄糖或半乳糖---------鞘氨醇-------脂肪酸(24C)
(2)神经节苷脂---含唾液酸的糖鞘脂又称:唾液酸糖鞘脂
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性脂组分,可能与通过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有关结构: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半乳糖---葡萄糖---鞘氨醇
|
-|
唾液酸
2、甘油糖脂二、脂蛋白类根据蛋白质组成,可分为:核蛋白类:凝血酶致活酶,核酸约占18﹪;磷蛋白类:卵黄中的脂磷蛋白;单纯蛋白类:血浆脂蛋白、脑蛋白脂1
、血浆脂蛋白
脂类的含量和组成比例,蛋白质含量不相同,因而类型多种多样。
高Nacl浓度或密度梯度下超速离心方法,所含脂类多少、密度大小上的差别,可分为五个密度范围不同的组成部分:(1)乳糜微粒――小肠上皮细胞合成的,主要成分来自食物脂肪,还有少量蛋白质(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肝细胞合成的(3)低密度脂蛋白(LDL)――来自肝脏,富含胆固醇(4)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来自肝脏,主要脂类组分为磷脂和胆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