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熊孩子”在妈妈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苹果商城充值了一款游戏,产生3笔扣款共计1944元。在多方联系退款未果的情况下,南京市民梅女士向扬子晚报和12315投诉。孩子如果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游戏,能不能退款?扬子晚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马燕
市民投诉
“熊孩子”通过苹果商城给游戏充了1944元
她查询得知,这三笔是游戏扣款。“我当时就懵了,我又不玩游戏,所以第一反应是难道遭遇了诈骗?”
随后她想到,会不会是10岁儿子悠悠(化名)干的?一问,孩子真的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过她的苹果ID账号,在苹果商城点了个叫“崩坏3”的游戏软件,逛了20分钟左右退出。
梅女士心急如焚,从当天下午到晚上,联系了苹果客服、腾讯、苹果捆绑的“云上贵州”平台等各方,但答复都是退不了款。“苹果客服承认扣款了,但表示就算转到高级客服那边,也是认定我自主消费。说我有监管不力的问题,他们也很痛心和遗憾,但解决不了。”
截至发稿,记者从梅女士处获悉,她投诉到12315后,因苹果公司在上海,所以该投诉已归到上海的消协组织处理。目前上海12315已经给她回复,会进行沟通交涉。
记者调查
苹果客服说可申请“破例赔款”游戏公司称可用游戏账号查
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询问客服:如果朋友家小孩不小心点了游戏充钱,家长想退怎么办?对方说需要提供小朋友的游戏账号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建议朋友本人来电。当记者问客服一般能不能退成功时,对方表示“没有办法担保,需要审核专员与家长核实,客服没有办法直接确认。”
另一块内容为“防止从AppStore进行App内购买”。具体表述为: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Apple设备上控制购买活动:
如果您“家人共享”群组中的孩子有自己的设备,请使用“购买前询问”来检查和批准他们的购买请求。
如果您让孩子使用您的设备,则您可以将这台设备设置为每次购买时都要求输入密码。
省消保委
家长是避免孩子非理性消费第一责任人
平台、商家应承担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
就在不久前,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一季度全省消费投诉分析介绍,2020年第一季度,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425件,问题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充值容易退费难,家长面对高额充值费的追回力不从心。
从企业端分析,部分网游经营者重利润攫取、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未严格贯彻企业社会主体责任,未将人脸识别技术、网游实名认证制、规范游戏充值付费等权益保护政策落到实处,导致未成年人充值甚至超额充值乱象频发。
律师说法
孩子充值在定性上不存在法律障碍
在定量上如何界定充值金额需多方判断
上海市海华永泰(南京)律师事务所马小希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法律承认和允许未成年人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等综合水平相称的民事行为。游戏充值早已普及,孩子充值在定性上不存在法律障碍,只是在定量上如何界定充值金额是与“其年龄、智力等综合水平相称”的,如果是在诉讼中,这需要综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孩子家庭的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判断。
在他看来,将来不排除在形成大量案例后,最高院可能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此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至于投诉,目前大多数的处理结果是退款。对于商家而言,简单地设置禁止未成年人账户即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赚未成年人的钱并无法律上的可责性,所以不宜以法律规定商家必须采取这样的设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