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非洲国家面额最大的纸币上,为何印着中国杂交水稻?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于9月5日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理解中非合作、中非友谊,我们从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落地生根的故事说起。

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面额最大的20000阿里亚里纸币上,印制着中国杂交水稻的图案。这是为何?

△印有杂交水稻图案的马达加斯加纸币(资料图)

01

粮食短缺是长期困扰非洲国家的难题。中国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解决了14亿人民的吃饭问题,我们对非洲人民“零饥饿”的诉求感同身受。

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让中国杂交水稻漂洋过海,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是助力解决非洲粮食短缺问题的可行路径之一。

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承诺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2007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启动,一批中国专家来到马达加斯加。

说到马达加斯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热带雨林和野生动物。事实上,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水稻是主要农作物,占该国农业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从前,这里的水稻种植一直都是“靠天吃饭”,由于缺乏优质的水稻种子和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稻米产量始终无法完全满足本国民众口粮需求,仍需依赖进口。

中国专家带着中国杂交水稻来到马达加斯加,面临了重重困难——艰苦的生活条件,当地人对杂交水稻的“不了解、不相信”,当地特有的种植难题……

迎难而上,中国专家团队将各种困难一一攻克,成功培育出多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通过马达加斯加政府的审定。试种也大获成功,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7吨,而当地水稻原本的产量仅有每公顷2.5吨左右。

实打实的稳定、高产,让越来越多当地人接受中国杂交水稻。如今,提到杂交水稻,马达加斯加人直呼“擦拉贝”(当地语,意为“最好的东西”)。

△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收割现场

胡月舫是中国专家团队中的一员,他在马达加斯加一待就是十几年,在田间地头顶着骄阳用当地语言教当地人种植杂交水稻,皮肤晒得黝黑,早已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离家万里十几年,他的想法很朴素,“袁隆平教授说过,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让非洲人民吃饱饭。我就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区地跟他们讲课,传授技术。你要把事情做好,给农民带来好处,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技术员”。

△胡月舫

因为种植中国杂交水稻,马达加斯加农民蒂娜不仅能满足一家人的吃饭需求,还有多余的水稻能够进行售卖,她的收入不断增加,还盖了新房。“收割水稻的时候,看到田里的水稻就很开心。我一直想和其他老百姓说,‘来看我们的地吧,种植杂交水稻可以减少我们的贫苦’。”

从2007年到2023年,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5万多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7.5吨左右,是当地平均单产的2至3倍。马达加斯加成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非洲国家。按照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马达加斯加将在全国23个大区内全面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中国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现场培训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中国对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还远不止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这么简单。2019年,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马达加斯加南南合作项目启动,覆盖杂交水稻从育种到销售全产业链。如今,马达加斯加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非洲国家。

2023年6月,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不远万里带来了一份承载着真诚谢意的礼物——产自非洲的杂交水稻大米。

02

不仅是马达加斯加,中国持续向有需要的非洲国家和地区推广杂交水稻,助力粮食安全和减贫。

2022年,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获得布隆迪总统颁授的国家功勋成就奖。

2015年至今,杨华德带领专家组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为解决布隆迪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杨华德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注重培养当地的水稻技术人员和农户,近10万布隆迪农户受益。中国农业专家组在布隆迪设立的水稻减贫示范村,让当地政府提出的“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储蓄”愿景成为现实。

“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这是杨华德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这段话,也是一位位中国援非农业专家的真实写照,更是中非农业合作的生动侧影。

在非洲西部国家布基纳法索,过去水稻每公顷产量通常仅两三吨,从中国引进杂交水稻后,每公顷产量能达10吨以上。

△中国专家组成员在布基纳法索中西大区水稻示范区查看苗情。

在莫桑比克,由中国援助的万宝项目在该国南部种植了2万公顷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从原先的1.5吨提高到8吨。莫桑比克驻华大使介绍,当地民众期待,更多的万宝项目能在莫桑比克推广。

△在莫桑比克万宝莫桑农业园,农户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在肯尼亚,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的面向非洲的节水抗旱稻,经过7年试种,表现出色,有望于今年年内在肯尼亚通过新品种审定,为这个80%以上大米依赖进口的非洲国家带来粮食自给的新希望。

如今,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他的心愿正逐步实现:在众多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努力下,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中国杂交水稻,推动非洲多国的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

03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方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命运与共、和衷共济,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时强调。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落地生根,为非洲多国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专家和尼日利亚农民在示范种植点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把沃土变良田。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2023年8月,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方愿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方将帮助非洲拓展粮食作物种植,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农业投资,加强种业等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农业转型升级。”

对话会后,中方发布《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为中非农业务实合作再添新动能。

农业合作只是中非守望相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非各领域合作全方位发展。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52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的合作领域正在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兴领域延伸。

△中国企业承建的古伊那水电站

“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习近平主席用“真、实、亲、诚”四个字诠释中非关系真谛。

携手再出发,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站在新起点上,双方将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再上新台阶,续写中非友谊新篇章。携手同心、并肩前行,中非的未来一定会“非”常好!

THE END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74年,他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 1974年,袁隆平团队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 1975年,又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https://www.meipian.cn/26ftiy99
1.农业工作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0篇)示范创新,争创农技推广一流业绩 近年来,xx通过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红薯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对比试验,分别对综合性状考察分析,完成全县农作物品种布局利用与考察,进行作物品种比较试验30余个,引进新品种200余个,建议示范推广50余个,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30个,推广面积300余万亩次,累计增产1.5亿公斤以上。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hijicailiao/20221029110816_5828541.html
2.技术能手事迹材料(精选20篇)示范创新,争创农技推广一流业绩 近年来,xxx通过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红薯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对比试验,分别对综合性状考察分析,完成全县农作物品种布局利用与考察,进行作物品种比较试验30余个,引进新品种200余个,建议示范推广50余个,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30个,推广面积300余万亩次,累计增产1.5亿公斤以上...https://www.ruiwen.com/word/jishunengshoushijicailiao.html
3.温州都市报APP温州有位“杂交水稻之母”——林恭松尤其到了1975年,杂交水稻试种成功后,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含“珍汕”血统的杂交稻组合推广面积占全国杂交稻的88%。我记得是在1977年和1978年,全国稻区遭受稻瘟病,减产严重,只有用“珍汕”血统不育系配组而成的杂交稻一枝独秀。因此,农业部于1978年通过现场考察,要求各地迅速将含有珍汕血统的杂交稻作为当家品种...http://www.wzvcst.edu.cn/info/1042/13771.htm
4.袁隆平,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贡献有多大?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https://www.cqcb.com/wealth/2021-05-22/4156496_pc.html
5.2023新增超级稻品种16个,“种业芯片”研发加速年均推广面积超1.3...根据《农民日报》的总结,超级稻是指品质好、抗性好、增产幅度大的水稻新品种,中国从1996年组织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称,目前超级稻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已累计推广种植20亿亩。超级稻亩均增产66.3公斤,多个品种百亩片亩产超过1100公斤,有效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https://m.jiemian.com/article/969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