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贺岁档向来是各大影片争相抢夺的黄金档期,这既是各大制作方与发行方“兵戎相见的战场”,也是使影片获得高卖座的一个绝佳机遇。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全家团聚、走亲访友的好时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消费者会带着亲人、恋人或是同学、朋友走进电影院,将看电影视作重要的娱乐选择。
由于春节贺岁档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各大制片公司也纷纷在春节前一两个月便进行定档宣传,以各种营销形式激发消费者的观影兴趣。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与出行约束的解除,以及电影市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2024年电影市场迎来了新的观影高峰。
为客观反映当前消费者状况及消费需求,艾媒智库(data.iimedia.cn)联合草莓派网民行为调查与计算分析系统(survey.iimedia.cn),开展主题为“中国春节档贺岁片电影市场发展状况及消费”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以更好帮助人们了解我国春节档电影的消费群体、消费意愿和市场趋势。
调研数据显示,对于春节档贺岁片,92.94%的消费者2024年的观影意愿较2023年增加,仅有7.06%的消费者2024年的观影意愿较2023年降低。
2024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呈现“两超两强”格局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均创历史新高,市场成绩斐然。其中,影片《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票房持续领跑春节档。截至发文,猫眼实时票房显示《热辣滚烫》票房为31.15亿元,《飞驰人生2》票房为28.21亿元;而《第二十条》与《熊出没·逆转时空》则分别占据票房第三与第四的席位,票房均超过16亿元。
从春节档各大电影陆续官宣后,贾玲“减重100斤”的营销爆点覆盖全域,《热辣滚烫》以贾玲个人的国民度与减肥噱头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观众在春节档贺岁片中的首要选择。《飞驰人生2》则延续其喜剧色彩,凭借热血的故事情节、演员精湛的演技等优势赢得了观众不俗的赞赏。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状况较电影初上映时已有所变化。自2月12日起,影片《第二十条》开始实现多日票房逆跌,市场口碑持续发酵,日票房多次超过两部头部制作影片。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2024年春节前消费者对已官宣的春节档电影期待值中,《热辣滚烫》的期待值最高,占比44.80%;期待《第二十条》的消费者占比27.75%。而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春节档电影影片满意度的调查中,消费者对于《第二十条》的满意度反超《热辣滚烫》,占比85.57%。
除此之外,各大影评平台对于两部电影的评价与调研结果也有一定的契合性,如豆瓣方面,分别有41.5%和38.7%的观众为《第二十条》和《热辣滚烫》打出了4星评分;在知乎推荐度中,《第二十条》的知友推荐度为83%,《热辣滚烫》的知友推荐度为53%。
与后起之秀《第二十条》相比,《热辣滚烫》的后劲相对不足。
2024年春节档期间的电影票房排名已成定局,但长线票房仍存在显著的增长潜力。至于各部作品能否在后续上映过程中实现票房的更大突破,这需要市场与观众给出答案。
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热,质量、口碑
吸引消费者在春节走入电影院的原因众多,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电影本身的质量、网络宣传的效果以及演员的名人效应。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38.93%的消费者观看春节档电影的原因是对影片题材感兴趣,分别有38.36%、37.60%的消费者是因为网络热度高、网络口碑较好,37.21%的消费者是因为影片里有喜欢的演员。
消费者更青睐于午后和晚上观影,线上为主要购票渠道
春节档电影市场竞争激烈
半数影片宣布选择撤档
春节档期是全年最繁忙的电影档期之一,众多新片同时上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2024年新春上映的八部影片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凭借其优良的制作质量、良好的网络口碑与扎实的演员班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连续多天领跑春节档电影市场;动画影片《熊出没·逆转时空》以广泛的受众基础、与时俱进的精彩剧情、持续的品牌建设在春节档贺岁片中创动画系列票房新高;而《第二十条》也用“小故事”演绎“大世界”,引起了观众共鸣。
本次调研对春节档电影的撤档事件也进行了大数据调查。其中,有超八成的消费者表示了解春节档电影撤档事件,仅有15.46%的消费者表示不了解。
对于部分春节档电影撤档的原因,消费者们亦是众说纷纭。其认为部分春节档电影在上映后陆续撤档的原因依次有:同期影片竞争较大(47.86%)、影片宣传、营销力度不够(43.34%)、影片题材与春节不符(37.47%)、影院排期较少(36.79%)、电影本身质量不高(36.79%)和其他(0.23%)。
电影大面积撤档不仅对制片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干扰电影市场以及影响观众的体验。对于想看的观众来说,被告知电影撤档,不仅会对电影制片方和发行团队产生怀疑,还会影响其团队接下来所制作电影的口碑和观感。对于不想看的观众来说,这是电影团队怯懦的表现,对其的印象变差,进而更加抗拒为之买单。有超六成的消费者表示不一定会观看再次上映的春节档撤档电影,14.04%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不会去看,只有22.81%的消费者表示会。
随着电影内容质量的整体提升、电影院设施的改善、社交需求的增加及各类票价优惠和促销活动的推行,人们在电影院观影的意愿日渐提高。本次调研结果显示,39.67%的消费者表示2024年肯定会提高在电影院观影的频率,超五成的消费者也有提高在电影院观影频率的意愿。
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院线电影发展正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迈进,观众在电影市场的话语权空前绝有。比起演员阵容,电影本身的题材、拍摄的质量与观众的口碑才是斩获高票房或实现票房逆跌的关键。
本文数据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艾媒咨询|中国春节档贺岁片电影市场发展状况及消费调查数据》数据集。
此时距离春节档已经过去近一个月,市场明显还在靠春节档的影片“撑着”,如今《指环王》、《阿凡达》在内地重映,网友直呼“爷青回”。
《你好,李焕英》背后的恒腾网络背靠恒大和腾讯,《唐探3》出品方之一是万达影视,《刺杀小说家》和《熊出没.狂野大陆》背后隐藏着融创...
春节档电影预售总票房突破5亿,其中《唐探3》以3.7亿成绩强势领跑,打破了多项纪录,已有人喊出50亿总票房目标,万达电影等“咸鱼翻身”?
万达电影扭亏为盈与今年电影市场回暖有关。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262.7亿元,同比增长52.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3.9%。
一个行业遇到危机、衰退,都不罕见,最可怕的,是企业面对危机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腾挪的空间一再缩小,真正的回暖便遥不可及。
为促进电影市场有序复苏,国家电影局将在8至10月开展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将联合多家电影票务平台发放共计1亿元观影消费券。
即便已“非必要不消费”,但春节还是让“年轻人”的钱包迅速缩水。
四大奢侈品集团去年在中国市场表现可圈可点,美妆集团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则稍显吃力;日韩企业挑战最大,中国区全盘占比大、业绩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