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市场消费数据研读:《热辣滚烫》和《第二十条》谁能笑到最后?新闻中心

春节贺岁档向来是各大影片争相抢夺的黄金档期,这既是各大制作方与发行方“兵戎相见的战场”,也是使影片获得高卖座的一个绝佳机遇。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全家团聚、走亲访友的好时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消费者会带着亲人、恋人或是同学、朋友走进电影院,将看电影视作重要的娱乐选择。

由于春节贺岁档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各大制片公司也纷纷在春节前一两个月便进行定档宣传,以各种营销形式激发消费者的观影兴趣。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与出行约束的解除,以及电影市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2024年电影市场迎来了新的观影高峰。

为客观反映当前消费者状况及消费需求,艾媒智库(data.iimedia.cn)联合草莓派网民行为调查与计算分析系统(survey.iimedia.cn),开展主题为“中国春节档贺岁片电影市场发展状况及消费”的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以更好帮助人们了解我国春节档电影的消费群体、消费意愿和市场趋势。

调研数据显示,对于春节档贺岁片,92.94%的消费者2024年的观影意愿较2023年增加,仅有7.06%的消费者2024年的观影意愿较2023年降低。

2024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呈现“两超两强”格局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均创历史新高,市场成绩斐然。其中,影片《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票房持续领跑春节档。截至发文,猫眼实时票房显示《热辣滚烫》票房为31.15亿元,《飞驰人生2》票房为28.21亿元;而《第二十条》与《熊出没·逆转时空》则分别占据票房第三与第四的席位,票房均超过16亿元。

从春节档各大电影陆续官宣后,贾玲“减重100斤”的营销爆点覆盖全域,《热辣滚烫》以贾玲个人的国民度与减肥噱头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观众在春节档贺岁片中的首要选择。《飞驰人生2》则延续其喜剧色彩,凭借热血的故事情节、演员精湛的演技等优势赢得了观众不俗的赞赏。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状况较电影初上映时已有所变化。自2月12日起,影片《第二十条》开始实现多日票房逆跌,市场口碑持续发酵,日票房多次超过两部头部制作影片。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2024年春节前消费者对已官宣的春节档电影期待值中,《热辣滚烫》的期待值最高,占比44.80%;期待《第二十条》的消费者占比27.75%。而在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春节档电影影片满意度的调查中,消费者对于《第二十条》的满意度反超《热辣滚烫》,占比85.57%。

除此之外,各大影评平台对于两部电影的评价与调研结果也有一定的契合性,如豆瓣方面,分别有41.5%和38.7%的观众为《第二十条》和《热辣滚烫》打出了4星评分;在知乎推荐度中,《第二十条》的知友推荐度为83%,《热辣滚烫》的知友推荐度为53%。

与后起之秀《第二十条》相比,《热辣滚烫》的后劲相对不足。

2024年春节档期间的电影票房排名已成定局,但长线票房仍存在显著的增长潜力。至于各部作品能否在后续上映过程中实现票房的更大突破,这需要市场与观众给出答案。

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热,质量、口碑

吸引消费者在春节走入电影院的原因众多,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电影本身的质量、网络宣传的效果以及演员的名人效应。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38.93%的消费者观看春节档电影的原因是对影片题材感兴趣,分别有38.36%、37.60%的消费者是因为网络热度高、网络口碑较好,37.21%的消费者是因为影片里有喜欢的演员。

消费者更青睐于午后和晚上观影,线上为主要购票渠道

春节档电影市场竞争激烈

半数影片宣布选择撤档

春节档期是全年最繁忙的电影档期之一,众多新片同时上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2024年新春上映的八部影片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凭借其优良的制作质量、良好的网络口碑与扎实的演员班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连续多天领跑春节档电影市场;动画影片《熊出没·逆转时空》以广泛的受众基础、与时俱进的精彩剧情、持续的品牌建设在春节档贺岁片中创动画系列票房新高;而《第二十条》也用“小故事”演绎“大世界”,引起了观众共鸣。

本次调研对春节档电影的撤档事件也进行了大数据调查。其中,有超八成的消费者表示了解春节档电影撤档事件,仅有15.46%的消费者表示不了解。

对于部分春节档电影撤档的原因,消费者们亦是众说纷纭。其认为部分春节档电影在上映后陆续撤档的原因依次有:同期影片竞争较大(47.86%)、影片宣传、营销力度不够(43.34%)、影片题材与春节不符(37.47%)、影院排期较少(36.79%)、电影本身质量不高(36.79%)和其他(0.23%)。

电影大面积撤档不仅对制片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干扰电影市场以及影响观众的体验。对于想看的观众来说,被告知电影撤档,不仅会对电影制片方和发行团队产生怀疑,还会影响其团队接下来所制作电影的口碑和观感。对于不想看的观众来说,这是电影团队怯懦的表现,对其的印象变差,进而更加抗拒为之买单。有超六成的消费者表示不一定会观看再次上映的春节档撤档电影,14.04%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不会去看,只有22.81%的消费者表示会。

随着电影内容质量的整体提升、电影院设施的改善、社交需求的增加及各类票价优惠和促销活动的推行,人们在电影院观影的意愿日渐提高。本次调研结果显示,39.67%的消费者表示2024年肯定会提高在电影院观影的频率,超五成的消费者也有提高在电影院观影频率的意愿。

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院线电影发展正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迈进,观众在电影市场的话语权空前绝有。比起演员阵容,电影本身的题材、拍摄的质量与观众的口碑才是斩获高票房或实现票房逆跌的关键。

本文数据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艾媒咨询|中国春节档贺岁片电影市场发展状况及消费调查数据》数据集。

此时距离春节档已经过去近一个月,市场明显还在靠春节档的影片“撑着”,如今《指环王》、《阿凡达》在内地重映,网友直呼“爷青回”。

《你好,李焕英》背后的恒腾网络背靠恒大和腾讯,《唐探3》出品方之一是万达影视,《刺杀小说家》和《熊出没.狂野大陆》背后隐藏着融创...

春节档电影预售总票房突破5亿,其中《唐探3》以3.7亿成绩强势领跑,打破了多项纪录,已有人喊出50亿总票房目标,万达电影等“咸鱼翻身”?

万达电影扭亏为盈与今年电影市场回暖有关。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262.7亿元,同比增长52.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3.9%。

一个行业遇到危机、衰退,都不罕见,最可怕的,是企业面对危机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腾挪的空间一再缩小,真正的回暖便遥不可及。

为促进电影市场有序复苏,国家电影局将在8至10月开展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将联合多家电影票务平台发放共计1亿元观影消费券。

即便已“非必要不消费”,但春节还是让“年轻人”的钱包迅速缩水。

四大奢侈品集团去年在中国市场表现可圈可点,美妆集团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则稍显吃力;日韩企业挑战最大,中国区全盘占比大、业绩明显下滑。

THE END
1.艾瑞咨询发布《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社会引导:中国消费者协会从科普教育和维权调解两方面抓起,消除消费者的购物隐患。 居民消费已经步入科学消费时代,完成正确消费决策、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消费观念:自我需求成为决策中心,多数消费者贯彻绿色可持续消费观; 消费前:前期信息获取强调多元全面,对待种草和促销更具思辨能力,决策效率全面提高; ...https://www.foodtalks.cn/news/44262
2.媒介触点怎么变才能唤起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展示类广告承载的角色变多,除了帮助形成认知,其传导信任和引起兴趣的作用在增强;推荐和联名成为消费者的“买前功课”;新搜索类和种草类的触点在算法的推动下,不断推动营销内容化;电商类工具化倾向明显,在消费链路的位置更后移。 以消费者为中心, 九大媒介角色贯穿整个消费者旅程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c2OTEyNjCD331msKyscw.html
1.消费者定义及价值体现在哪?问答集锦消费者是零售商的第一客户,而非商家。 现在诸多零售商陷入困境,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忘了到底 谁才是自己的第一客户,自身价值所在是什么。 零售商的本质是作为第三方的服务商,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去组织 上游的供应链以达成匹配,并从中赚取服务费。Retail 的词根来自古法 语的“tailler” -剪裁、分割之...https://m.vzkoo.com/question/1715408360969655
2.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消费者成为消费者需满足以下主要条件:首先,主体应为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意味着购买行为的目的不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盈利活动。其次,实施了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再者,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应是合法提供的。需注意的是,无论消费金额大小、消费形式如何,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就应被认定为消...https://m.66law.cn/v/wenda/3771474.aspx
3.让顾客成为忠诚回头客的12个餐厅营销点子每个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企业的贵宾,比如在银行或者在电信营业厅办理手续,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优先服务;在餐厅,消费者都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你能记住他并给他一些优惠。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给顾客打折卡、贵宾卡,给消费者提供他们喜欢的特别服务,会让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细水长流。 https://www.yjbys.com/edu/jiudianguanli/241053.html
4.2023年度消费新潜力白皮书:9大赛道全面总结2023年消费趋势...2023年消费者收入预期态度较为消极,但对于食品饮料的品质需求并未降级,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质价比更高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开支,高质价比商品成为消费者最优选择。2023年各大平台加大酒类补贴,百亿、百补酒类商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助推线上酒类市场快速增长。各大品牌也在积极寻求对策,迎合消费者高质价比需求。良品...https://www.morketing.com/detail/25542
5.中消协发布“3.15消费者调查报告”:保健品医疗类成投诉重灾区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日常消费中的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受访者常用支付方式中,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快钱等)方式占比22.7%[ ];平台信用消费(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和信用卡刷卡支付的合计占比为28.9%。由此可见,以“信用”为基础的支付方式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选择。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3151071008748.html
6.零食饮料消费竞速回暖,但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数据来源:凯度消费者指数城市家庭户内消费样组 与此同时面对反复的疫情,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抬头,注重高蛋白、提高免疫的健康需求也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零食的重要考量。面对新常态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何满足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成为零食厂商寻求增长的重要问题。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196026
7.收不到的“已签收快递”别让戏耍消费者成为常态财经收不到的“已签收快递” 别让戏耍消费者成为常态 昨日,有网友称自己在淘宝网某店铺里购买了一件几元的商品,在未收到货物的情况下却显示该物品已由“本人签收”,他与该店铺联系,商家告诉他快递丢失,他联系快递公司却被告知单号显示收件另有其人,一番交涉后,商家竟要求他“申请退款”。https://www.workercn.cn/c/2021-07-06/6589358.shtml
8.关于全渠道融合下的市场消费者变化,这份报告给出了一些洞察享受型消费即人们为了满足享受需要而产生的消费,如娱乐文化服务、高级食品以及某些精神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 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教育文化娱乐及生活用品/服务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消费者的需求内容从最初级别的“温饱”过渡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人们在购买生活消费品时愈发注重消费体验,享受型消费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 https://www.tmtpost.com/3562655.html
9.看似无实际功用的商品,成为受消费者喜爱的生活“调剂品”——情绪价值...北京某商场里,“好运冰箱贴”、“喜上眉梢”喜鹊发卡等具有情绪价值的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正在选购。孙艺纯摄 买一瓶“好运喷雾”,下单一份“树洞倾听”……市场上,富含情绪价值的商品品类正变得越来越丰富、销量越来越高。 消费品类从物质范畴拓展到精神范畴,消费理念从功能型向享受型、治愈型延伸,看似无实际功用的...https://www.ts.cn/xwzx/gnxw/202406/t20240618_21987846.shtml
10.《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近日发布别让直播变成“翻...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成为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问题。而在近4成遇到过直播购物消费问题的受访者中,只有13.6%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维权,近半数消费者因为“损失不大”自认倒霉。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2004/t20200408_5517361.htm
11.当洁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南方plus以上趋势,对于国产品牌而言是个非常好的契机,也启示了更多国产品牌不应只聚焦产品的功能层面,更要强调精神价值,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星巴克,它所提供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提供了一个第三办公空间;小熊电器的小家电,提供的也不单是做饭的功能,更是一种都市单身人士的全新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在快...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9/25/c577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