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向“新”的消费,如何后顾无忧?

三月十二日,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本报记者陶玉琼摄

3月14日,消费者在盒马鲜生曲江银泰城店选购商品。本报记者齐珂雨摄

3月14日,在西安曲江大悦城的潮玩店内,盲盒产品吸引消费者选购。本报记者齐珂雨摄

本报记者陶玉琼齐珂雨

春天的暖意,激励着消费市场乘势而上。数字浪潮涌动,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一系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让消费者兴致盎然。

但是,消费形态和消费场景的加速变革,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无奈“踩坑”“新套路”盯上新消费

卢玥告诉记者,她很早就定下了去外地看演唱会的计划,但在票务平台上没抢到票,就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找了一个卖家买票。卖家承诺在票务平台出票后,将票从票务平台上转赠给她,她只需要收到票后确认收货即可。

卢玥购买了演出票并预订了机票和酒店后,卖家却告知卢玥演出票不能转卖给她了。卢玥打开自己的二手交易平台账号,出现了“交易已取消”的页面,之前付的款也已原路返还到自己的账户。

“买家取消订单须经卖家同意,卖家却可以直接取消订单。”卢玥无奈地表示,自己是为了去外地看演出才订的机票和酒店,此时退掉机票和预订的酒店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

在一些消费者对“取消支付”困扰不已时,还有一些消费者掉入了“被迫支付”的消费陷阱。

“没有收到任何扣费提示,怎么电子账单中显示已扣除298元?”“‘免费试用7天’的字体颜色非常醒目,‘到期自动续费’的字体颜色却非常浅,根本看不到。”“人在家中坐,账从天上来。”……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发帖吐槽“APP自动续费”。

消费者“被迫当会员”的无奈体验,也存在于某些线下消费场景中。

“存500送200,存1000送500,办会员卡消费还打9折。”消费者林青青告诉记者,她在某美甲美睫店办了一张1000元的卡,在使用几次后余额还剩不到100元,但该店内项目最低售价为168元,当她提出想要将卡内余额花完后再补一部分现金时,遭到了店家拒绝。

“要不您再充点钱吧,不然,无法享受会员折扣,卡里剩下的钱也没法退给您。”在店员的劝说下,林青青无奈续了卡。

■“自认倒霉”新消费带来新“痛点”

“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吃‘哑巴亏’。”

“找不到店铺信息,购物记录也都看不到了。”康睿婷苦笑着说,“现在想维权,都拿不出证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基本消费方式之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7万亿元。其中,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约13.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27.6%。

但与此同时,由网络消费新业态催生出的新型消费方式,也让消费侵权新情形与维权新难题“水涨船高”,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痛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公布了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其中直播抽奖花样多兑现难、公共充电站消费体验不佳等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去年从网上买了一只边牧幼崽,卖方承诺已打了疫苗,也有体检报告。小狗刚到家还好好的,但第二天就开始拉肚子、流鼻涕。我们带着小狗跑了整整一星期的宠物医院,结果还是……”赵昌润告诉记者,小狗出事后,他与店家沟通,但对方拒不承认自己销售的宠物存在健康问题,反而坚称是他照顾不周,不肯退款,交涉一个多月,在平台介入下,对方同意退还50%的费用作为补偿。

“投诉了,甚至也想过打官司,但咨询后发现举证维权太麻烦,就不了了之。”赵昌润说,他了解到买到“星期狗”的消费者不少,但因为宠物既是商品也是活体动物,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空白点,维权很难。

从各类元宇宙数字虚拟产品令人摸不着头脑,到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再到直播间网红食品与宣传频频“爆雷”……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伴随着新型消费蓬勃兴起和新业态不断出现,让消费者“头疼”的消费侵权,已逐渐从传统领域转向新消费领域,但因此类侵权大多呈现交易参与主体多、法律关系复杂、维权成本高等特点,不少消费者坦言自己被侵权后如果损失不大,基本会选择“膀子折断了往袖里塞”。

■拒绝沉默让每一天都成为“3·15”

消费“陷阱”防不胜防、商家“套路”日新月异,但是,消费的“坑”,绝不该由消费者自己“填”。

“现在开庭!”3月12日,伴随着一记清脆响亮的法槌声,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该案中,被告人郭某某为牟取私利,在明知某款保健食品掺有对人体有害的药物成分的情况下,依旧进购并销售该保健食品,销售金额达4.7万余元。

民以食为天。眼下,虽然消费场景和消费方式随着时代发展日益丰富多元,但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依旧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首要“必答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约132.85万件,其中,具体商品投诉方面,关于食品的投诉量排在第一位。

“我们坚决守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法严厉惩处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和安全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李金阳语调铿锵、神情坚定。

当日,郭某某被依法认定为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9.6万元。

一场审判,是一次警醒,也是一次激励,激励更多消费者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即便是‘芝麻大’的权益,都不能拱手相让,要拿起法律武器,积极捍卫自身权益!”李金阳告诉记者,2023年,西安中院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犯罪,审结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冒注册商标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刑事案件55件,努力以司法之力为广大消费者“撑腰”,并积极延伸审判职能,通过“进社区、进市场、进校园、进企业”、“法官说案”、法律知识小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消费者权益普法宣传活动,让更多群众知晓自身权益并学会依法维权。

“目前,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刑法到各种司法解释,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在不断‘升级’,司法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消费者大可以放心维权。”张叡婕说,为了更加有力保障新业态下消费者权益,全省各级法院都在持续“破题”,希望每个消费者都勇敢依法维权,让每一天都成为“3·15”。

预计未来三天陕西省有一次明显降温、吹风及雨雪天气过程

又见丝路驿开启美食与文化交织的盛宴

启动!2024陕西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等你来参与

《西北岁月》剧照丨心随正道无悔奉献,惟愿百姓安居乐业

《西北岁月》剧照丨每一步都坚定不移,每一程都心系百姓

《西北岁月》海报丨“我不跟哪个人走,我只跟革命走。”

航展来了|千吨级双工位试车台模型吸人眼球

上车招手按铃下车!西安公交推出了首批“响应式停靠”线路

航天四院多型“硬核”人影+无人机系统首次亮相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成功发射

航展来了|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布局完成氢能全产业链研究应用

THE END
1.艾瑞咨询发布《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社会引导:中国消费者协会从科普教育和维权调解两方面抓起,消除消费者的购物隐患。 居民消费已经步入科学消费时代,完成正确消费决策、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消费观念:自我需求成为决策中心,多数消费者贯彻绿色可持续消费观; 消费前:前期信息获取强调多元全面,对待种草和促销更具思辨能力,决策效率全面提高; ...https://www.foodtalks.cn/news/44262
2.媒介触点怎么变才能唤起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展示类广告承载的角色变多,除了帮助形成认知,其传导信任和引起兴趣的作用在增强;推荐和联名成为消费者的“买前功课”;新搜索类和种草类的触点在算法的推动下,不断推动营销内容化;电商类工具化倾向明显,在消费链路的位置更后移。 以消费者为中心, 九大媒介角色贯穿整个消费者旅程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c2OTEyNjCD331msKyscw.html
1.消费者定义及价值体现在哪?问答集锦消费者是零售商的第一客户,而非商家。 现在诸多零售商陷入困境,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企业忘了到底 谁才是自己的第一客户,自身价值所在是什么。 零售商的本质是作为第三方的服务商,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去组织 上游的供应链以达成匹配,并从中赚取服务费。Retail 的词根来自古法 语的“tailler” -剪裁、分割之...https://m.vzkoo.com/question/1715408360969655
2.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消费者成为消费者需满足以下主要条件:首先,主体应为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意味着购买行为的目的不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盈利活动。其次,实施了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再者,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应是合法提供的。需注意的是,无论消费金额大小、消费形式如何,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就应被认定为消...https://m.66law.cn/v/wenda/3771474.aspx
3.让顾客成为忠诚回头客的12个餐厅营销点子每个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企业的贵宾,比如在银行或者在电信营业厅办理手续,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优先服务;在餐厅,消费者都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你能记住他并给他一些优惠。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给顾客打折卡、贵宾卡,给消费者提供他们喜欢的特别服务,会让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细水长流。 https://www.yjbys.com/edu/jiudianguanli/241053.html
4.2023年度消费新潜力白皮书:9大赛道全面总结2023年消费趋势...2023年消费者收入预期态度较为消极,但对于食品饮料的品质需求并未降级,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质价比更高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开支,高质价比商品成为消费者最优选择。2023年各大平台加大酒类补贴,百亿、百补酒类商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助推线上酒类市场快速增长。各大品牌也在积极寻求对策,迎合消费者高质价比需求。良品...https://www.morketing.com/detail/25542
5.中消协发布“3.15消费者调查报告”:保健品医疗类成投诉重灾区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日常消费中的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受访者常用支付方式中,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快钱等)方式占比22.7%[ ];平台信用消费(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和信用卡刷卡支付的合计占比为28.9%。由此可见,以“信用”为基础的支付方式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选择。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3151071008748.html
6.零食饮料消费竞速回暖,但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数据来源:凯度消费者指数城市家庭户内消费样组 与此同时面对反复的疫情,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抬头,注重高蛋白、提高免疫的健康需求也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零食的重要考量。面对新常态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何满足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成为零食厂商寻求增长的重要问题。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196026
7.收不到的“已签收快递”别让戏耍消费者成为常态财经收不到的“已签收快递” 别让戏耍消费者成为常态 昨日,有网友称自己在淘宝网某店铺里购买了一件几元的商品,在未收到货物的情况下却显示该物品已由“本人签收”,他与该店铺联系,商家告诉他快递丢失,他联系快递公司却被告知单号显示收件另有其人,一番交涉后,商家竟要求他“申请退款”。https://www.workercn.cn/c/2021-07-06/6589358.shtml
8.关于全渠道融合下的市场消费者变化,这份报告给出了一些洞察享受型消费即人们为了满足享受需要而产生的消费,如娱乐文化服务、高级食品以及某些精神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 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教育文化娱乐及生活用品/服务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消费者的需求内容从最初级别的“温饱”过渡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人们在购买生活消费品时愈发注重消费体验,享受型消费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 https://www.tmtpost.com/3562655.html
9.看似无实际功用的商品,成为受消费者喜爱的生活“调剂品”——情绪价值...北京某商场里,“好运冰箱贴”、“喜上眉梢”喜鹊发卡等具有情绪价值的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正在选购。孙艺纯摄 买一瓶“好运喷雾”,下单一份“树洞倾听”……市场上,富含情绪价值的商品品类正变得越来越丰富、销量越来越高。 消费品类从物质范畴拓展到精神范畴,消费理念从功能型向享受型、治愈型延伸,看似无实际功用的...https://www.ts.cn/xwzx/gnxw/202406/t20240618_21987846.shtml
10.《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近日发布别让直播变成“翻...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有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成为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问题。而在近4成遇到过直播购物消费问题的受访者中,只有13.6%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维权,近半数消费者因为“损失不大”自认倒霉。 https://www.dzwww.com/xinwen/shehuixinwen/202004/t20200408_5517361.htm
11.当洁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南方plus以上趋势,对于国产品牌而言是个非常好的契机,也启示了更多国产品牌不应只聚焦产品的功能层面,更要强调精神价值,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星巴克,它所提供的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提供了一个第三办公空间;小熊电器的小家电,提供的也不单是做饭的功能,更是一种都市单身人士的全新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在快...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9/25/c577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