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指南,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大国竞争新优势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质生产力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从人类生产力发展史来看,在农业经济时代,虽经数千年的发展,但是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技能总体较低,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相对简单,人类的生产力比较低下。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以生产工具为核心的劳动资料出现了巨大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效率极大提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新科技驱动内涵式发展的生产力新形态
随着生态、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融入,传统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数字技术是通用技术,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影响巨大。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高新科技融入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出现了大批新业态、新职业,产生了平台企业等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形成了“众包”等新的劳动方式,“算法”等新的劳动工具对生产劳动过程和效果产生了巨大影响。生产力全要素在高新科技作用下获得总体跃升,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创造。整体而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是劳动者高新科技化。劳动者是生产力的能动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体现为高新科技开发、融入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方面,更体现在提升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劳动者只有掌握必要的高新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驱动高新科技化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当数据成为劳动对象、算法成为劳动工具时,劳动者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能够操作、控制、维护数字技术和设备,成为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劳动者的标配。
二是劳动对象高新科技化。劳动对象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那部分物质资料,也是物质生产的前提,劳动只有与劳动对象相结合,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对象是人类活动对象化发展的产物,直接体现了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有不同的劳动对象,同时,劳动对象的质与量也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劳动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体现为传统劳动对象的高新技术化,尤其是数智化,如传统材料的纳米研究等,同时又出现了新材料、新能源、数据等新的劳动对象。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在各行各业中广泛渗透,“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当数据被有效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和处理后,可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效能。
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新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的,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发展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生产力新形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谢加书:华南理工大学新时代网络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宇星: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本文系中央高校业务费质量提升项目“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研究”(C223076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