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人类》杂志有个计划:开启一个“中国鸟类之旅”,以相对集中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中国一些省(区、市)的鸟。中国的鸟类资源非常丰富,具体到每个省(区、市),差不多都有几百种的鸟类,并且很多地方是某些鸟种和亚种重要甚至唯一的分布区,这些鸟也就成为当地的特色鸟。
新疆就是中国鸟类分布中特色鸟特别多的省份。既在于数量大,还在于比例高。仅就鸟的种类而言,面积占全国1/6的新疆,居然与北京差不多(目前的调查数据:新疆的鸟类有460种,北京有435种)。但是,作为唯一或主要分布地,北京的特色鸟就相对少了,新疆特色鸟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有人说数量在150种以上,有人说接近200种,也就是三分之一强。
新疆的特色鸟为什么这么多?我们一般能够想到的原因自然与面积、地形有关。面积大,从概率上讲鸟种应该相对多。人们也都知道,新疆的地形形象地说是“三山夹两盆”,这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显然是特色独具的。同时,荒漠、森林、雪山、湿地等这些相对复杂又多样的自然类型,也确实是许多鸟类得以存在、免受人的攻击的理想栖息地。地形的复杂形成一定的阻隔,还为鸟的亚种形成带来可能。
那么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怎么看新疆的鸟类尤其是特色鸟呢?在中国境内古北界里,划分有4个一级区,即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
新疆就在蒙新区,不同于古北界里其他3个区。蒙新区是典型大陆性气候,寒暑变化剧烈,干旱少雨,鸟类以适应荒漠生活为其特征的居多,如鸨科、沙鸡科、百灵科的一些种,它们的特色是明显的。鸨科鸟类,中国有三种分布:大鸨、小鸨和波斑鸨。其中大鸨的分布相对广泛,很多省份都有,但是小鸨和波斑鸨,却只在新疆分布。
郑作新先生最富创见性的是,他将中国境内古北界划分出3个亚界,其中一个重要亚界是草漠亚界,这个亚界把中国北方的沙漠地带通过中亚和阿拉伯的干旱地,一直连接到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形成了一个贯通北半球的特殊景观带。而新疆就在这个亚界和特殊景观带的东端或者说东起点,我们在新疆看到沙鸡、沙雀、大鸨等特色鸟,就是这个地球特殊景观带上特殊的鸟类景观。
我认为,“草漠亚界”这个概念,是我们打开认识新疆特色鸟之门的一把钥匙。我们广袤多样的土地,是丰富的物种生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