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近来发生了一件奇事!去年年初之际,一个早已灭绝四十余年的生物,竟然突然重新出现,令科学界都极为惊叹;可是正当众人以为,死而复生的生物重出江湖,是自然环境逐渐改善的良好征兆时,环境专家却深表担忧:此种物种的忽然闪现,对于整个人类而言,似乎并非什么好事。
随着这种动物的再次出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极有可能因此而发生巨大变化。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呢?专家的担忧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拥有绝对的科学论证呢?
其身长大约在七十厘米至一百一十厘米之间,尾巴长度可以长到七十厘米到九十厘米,而重量差不多为三十斤至八十斤之间。云豹全身毛发以深棕色为主,在腹部两侧还分布着诸多类似云彩状的斑纹,故因此而得名。
而在斑纹的周围,还环绕着一圈黑色,中心区域则是暗黄色,与龟背上的纹路十分相似。如此绝美的颜色搭配,构成了自然界的天然伪装,更有利于捕食与生存。今天就让冷冷月带领大家,一同探秘神奇的尼泊尔云豹,接下来即将步入正题!
云豹具有相当出众的攀爬能力,它拥有矫健而粗壮的四肢,又具有几乎与身长相等的粗壮、修长的尾巴;正因为如此,云豹极少在地面活动;倘若在树上能完成一系列动作,那么它就绝对不会轻易跳到地面。
即便是日常捕食活动,也大部分会在树上完成;由此可见,云豹对树木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此物种颅骨狭长,眼眶距离十分狭窄,成年云豹头颅长度可长到十六厘米至十九厘米;独特的头骨结构,使得云豹拥有将近三百六十磅的咬合力,足以让猎豹和雪豹甘拜下风,也令许多中小型兽类闻风丧胆。
云豹最具特色的便是它的牙齿,犬齿与臼齿所隔间距、缝隙较大;不仅极为锋利,而且长度也无可比拟,堪称如今猫科动物之最。云豹颅骨与牙齿的这些特点,与远古生物剑齿虎十分相似;为此不少专家认为,此物种应当属于剑齿虎后代,所以又被称作"小剑齿虎"。
该生物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却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如果遇到小野猪、小鹿等体积稍大的动物,云豹也敢于一战;凭借咬合力优势、速度优势,在猎物还未反应过来之时,便可将其喉管咬断,迅捷且高效地完成捕食活动。
要知道,尽管云豹名字带有"豹"字,但它却不属于豹类物种,而是单独属于云豹种类。云豹属下面还有尼泊尔云豹、巽他云豹、云豹指名亚种与台湾云豹四个种类。而此次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云豹,便是昔日繁盛一时的尼泊尔云豹。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尼泊尔的交界处,大约生活在海拔为两千多米的雪山之上。尼泊尔云豹有时也会跑到山下牧民家中,偷吃鸡、鸭等家禽;不过这种云豹也有失足时刻,被牧民捕捉后拿到市场上进行售卖。
基于尼泊尔云豹身上漂亮而特殊的云状花纹,为此还吸引着不少顾客注意。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发觉,这种云豹不但皮毛色泽鲜亮光泽,而且手感顺滑舒适,似乎有着其他妙用。既然尼泊尔云豹生存能力如此厉害,那么它又是怎么走上灭绝之路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由于这种动物生活于高寒地带,为适应严格的自然环境,逐渐进化出厚实而优质的皮毛,可以保障云豹免于受冻;不过人类的贪婪由此而凸显,好看而柔软的云豹皮毛,具有极为优越的保暖性能,堪称制作皮大衣的上等原料。
与此同时,尼泊尔云豹的骨骼等其他身体部位,又被媒体或个人冠以入药之名,据传有着包治百病的奇效,拥有极高经济价值十分高。随着时光渐行渐远,此种云豹的皮毛、骨头的价格,不断被一些奸商肆意哄抬;使得不少人从中看到蕴藏的巨额利润,为此不惜铤而走险远赴喜马拉雅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偷猎者,不远万里抵达尼泊尔边境,从而登上喜马拉雅山,开始对尼泊尔云豹进行血腥捕猎。原本雪山之中环境恶劣,使得这里的云豹数量本就十分有限。
不曾料想,众多势利而狂虐的偷猎者,在贪心与利益的驱使下,疯狂地对云豹大肆屠杀,让该物质的数量急剧骤减。之后越来越多的偷猎者出现,严重威胁着尼泊尔云豹的生存。据当地人表示,平均每年都有一百多只尼泊尔云豹惨遭猎杀。
更让人痛心的是,伴随社会的向前推进与发展;人们为了发展城市经济,恣意砍伐与破坏大片森林,令云豹的栖息地逐步缩小。可怜的尼泊尔云豹,即便有幸躲过猎人的猎枪,也无法避免因食物匮乏、家园被毁而亡。
为此许多国家都明文禁令规定,不允许任何人捕杀与交易云豹;不过丧失心智的偷猎者,依旧我行我素,对于尼泊尔云豹实施赶尽杀绝之举;至此以后,这种物种再也难觅踪迹,似乎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不见。
如果不是这种云豹意外现身,许多人似乎还不曾知晓,地球上竟然还存在这种神奇物种。伴随云豹再次出现的消息广为流传,不少人心底都非常欣喜;该物种的再次归回,似乎属于一件可喜可贺之事,预示着喜马拉雅山周围环境,已经逐渐恢复正常,足以满足此种云豹的生存需要。
可是与普通人感受大相径庭的是,环境专家却表现得忧心忡忡;专家无比担心地表示,尼泊尔云豹的出现未必的一件喜事,反而有可能是不好事件发生的征兆。环境专家为什么会有这种惊人言辞呢?其实专家这种忧虑,与尼泊尔云豹本身并无关联;主要因素在于,这种动物惊现的地点极为反常,让专家不得不提高警惕。
正如前面内容提及,尼泊尔云豹昔日主要生活在,海拔约两千米的喜马拉雅雪山上;在这片茫茫雪山上,它们已然生存了许多年;让人倍感不可思议的是,此次发现的云豹生存环境却大有不同,这些动物已经迁往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更高处。
正如浅海鱼类无法在深海生存,陆生动物不能在海中生活一般;动物无法像人类一样,可以使用多种工具与方式,由此而适应各自极端环境。据此可以知晓,动物们对于自身栖息之所极为在意,没有遭遇突发情况下,决然不会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地,继而转移到其他陌生环境中。
除非昔时所处环境发生无可逆转的变化,或是难以继续生活的情况下,才会被迫寻找新的生存环境。而尼泊尔云豹亦是如此,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将早已适应的栖息地,向上提升到一千五百多米的区域。
或许有朋友会解答,云豹之所以迁徙家园,是为了更好躲避偷猎者的大肆捕杀。当然这个理由似乎容易让人接受,不过环境专家却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真正让他们细思极恐的是,尼泊尔云豹当初的栖息地环境正在改变,温度难以控制地不断升高。
然而尼泊尔云豹的皮毛,却无法与人类衣服一样随意增减。所以为避免体温过高影响生活、有效获取食物与保障更好生存状态,尼泊尔云豹只好向更冷的山顶迁移。殊不知,温度会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步降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温度便会下降大约零点六摄氏度。
而此时尼泊尔云豹的意外现身、反常迁徙的行为,正是全球变暖影响生物生存的缩影,也是大自然在对人类敲醒警钟。对于全球变暖这个话题,想必朋友们早已有所了解;这种可怕的现象,不仅是如今世界各国时常谈论的话题,也是环境恶化导致的气候现象。
人类自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鳞次栉比的多种类型的工厂废气、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等,使得地球上空气污染严重,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愈来愈高。工业革命前夕,地球上二氧化碳总浓度为二百九十一PPM;随着全世界科技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是以牺牲洁净空气、弥散各自污染气体为代价。
此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早已经上升到四百一十七PPM。可怕的是,伴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不断提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温室效应逐渐积累。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地球表面所吸收、发射的能量日益失衡,致使能量不断聚集累、气温开始升高,最终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
不少环境专家预测,如果未来某一天两极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会直接上升七十多米,届时世界上还会剩余多少城市呢?依照权威机构统计知道,自20世纪以来,全球海平面竟然已上升了十厘米至二十厘米。
照此速度持续恶化,在不久的将来,不少风景优美的旅游圣地便会永沉大海,首当其冲的便是迷人的马尔代夫群岛;不少人都无比忧叹,景致宜人的马尔代夫,或许将变成一个永恒而美好的回忆。
俄罗斯《独立报》也曾发消息称,环境长此以往持续恶化,等到2100年之时,美国将有一千四百多个城市或被淹没。温室效益不但可以融化冰川、提升海平面,而且还会造成全球高温。早之前曾有媒体爆料,北美多地高温天气持续不降;尤其是科威特境内,气温竟然高达七十三度,创下有史以来最高气温记录。
而美国夏天时节的最高温度,也达到五十四点四摄氏度,不少人都因高温而失去生命;据悉仅俄勒冈州、华盛顿州两处地区,死亡人数也多达两百多人。不仅如此,全球其他多个地区,也因为突然出现的高温天气,使得不少民众而失去生命。
凡此种种惨痛的案例,无一不在证明,全球气温上升已然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除此之外,温室效益的日益严重,对于生活在两极的物种而言,无疑是最为致命的噩耗。气温逐渐升高,将会导致冰川迅速融化,让许多生物失去生存家园。
其中影响最大生物,当属生活在北极地界的北极熊。众所周知,北极熊是生存在北极圈冰层覆盖水域,唯一一种大型肉食类动物,亦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此种熊类又被叫做"白熊",身形壮硕而剽悍,肩膀高度可以达到一点五米;成年北极熊躯体长度可达二点五米,体重大概处于三百千克至八百千克之间。
此熊属于十分优秀的游泳能手,能够在极广泛范围内捕猎食物,堪称最强肉食性物种之一。北极熊对于肉食极为钟爱,百分之九十八点五的食物都是肉类。此熊种主要捕猎海豹,甚至诸如海象、白鲸等更大物种。
另外北极熊也会捕获鱼类、海鸟、小型哺乳动物等,倘若特别饥饿事,有时后也会觅食腐肉。每当夏季临来之际,北极熊也会补充浆果与植物根茎。而在春末夏临季节,它们还会从海边获取海草来充饥,由此摄入身体所需的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
再加上千百的不断进化,使得北极熊身披雪白色厚实的皮毛,早就和冰川环境完美融为一体。在冰川的巧妙掩映下,北极熊可以轻而易举地捕获食物。然而如果冰川逐渐融化,北极熊便很难再捕获到食物。
现在不北极地区的不少北极熊,似乎已经陷入生活困境之中;冰川逐步消失以后,获取食物的难度日益加剧;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北极熊已经无法与以前一样,囤积充足的脂肪进行冬眠。
一些环境学家描述,无可奈何之际,越来越多的北极熊,不得不拖着疲惫瘦弱的身体;开始进入人类活动区域,通过翻找垃圾桶来寻找残羹剩饭。最让人心惊的是,威胁北极熊生存的制约因素,除了冰川消融、食物缺乏以外,还有可能与另一种强悍竞争对手相遇。
这种体型庞大、足以与北极熊争雄的物种便是灰熊,灰熊本应该在南方温暖地带生活,此前与北极熊并未出现交集,为什么它们会忽然向北迁移呢?依照当地居民讲述,从未有过的灰熊近来却频繁出现,似乎很快就会和北极熊产生交集。
本来八杆子打不到一处的两个物种,居然即将出现交汇局面,此种情况显然十分诡异;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气温问题。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在八月份时,便会进入极为寒冷的严寒时节;然而这种季节性冻结,却意外推迟了两个多月。
专业人士据此分析,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这种季节性冻结气候,极有可能会伴随气温的升高而逐步消失;冻土层消失之后,会被其他绿色植物所覆盖,从而将土生植物生存空间被挤压,紧接着也会让动物生活状态发生改变。而在北极地区气温升高的过程中,灰熊便趁机侵占大片生存空间,由此极大威胁到北极熊的生存。
北极熊原本在冰川的庇护下,可以顺利在海中捕获猎物;然而随着冰川的不断融化,北极熊捕猎愈加困难重重;为此只好在陆地上寻找其他食物,将无可避免地与灰熊产生竞争关系。本来北极熊与灰熊体积相当,若要以性命相拼,未必会落于下风。
但是北极熊却存在一处致命弱点,这究竟是什么弱点呢?其实每年北极熊产子时期,正好就是灰熊结束冬眠期、急需食物的时候;届时刚出生的北极熊幼崽,极有可能成为灰熊补充能量的最美食物。
如此一来,此种危险境地,将对北极熊的繁衍生息带来致命打击。还有另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便是,北极熊与灰熊属于同一类别,无法排除日久生情、诞下全新物种的可能。伴随新生物种的出现,不确定会不会影响这两种生物的基因,或许将是大自然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人类所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为避免未来发生难以预料的灾难,人类必须及时醒悟,尽快让生态圈回归到正常状态。此次尼泊尔云豹的闪现,似乎是在提醒世人要爱护环境、珍爱动物,不要再为一己私利而破坏自然法则,否则最终受侵害的便是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