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宣布灭绝的生物,还有“复活”的可能吗?

不久前,可能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个让人难过的消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今年7月21日,把中国长江特有的物种白鲟评定为灭绝物种。

中科院水生所博物馆收藏的白鲟标本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分类标准,“灭绝”意味着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地球上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条长江白鲟了。

“灭绝”也是这个分类标准里的最高级别,再往下是“野外灭绝”,代表着一个生物分类单元的个体只是生活在人工栽培和人工圈养的状态下。之后才是“极危”和“濒危”。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长江白鲟的故事。以及,灭绝了的生物还能不能“死而复生”?

长江白鲟也被叫做“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一般有2到3米那么长,体重是200到300斤之间,有记录显示最大的白鲟,长度可以有7米。

它们过去主要生活在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性格凶猛,主要吃各种鱼类,也会吃各类虾和螃蟹,一直处于长江水域里食物链的顶端。

或许你还不知道,长江白鲟还是1.5亿年前,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的远古鱼类之一。他们的祖先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只不过恐龙没能够挨过白垩纪,在白垩纪末期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灭绝了。

事实上,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也叫“白垩纪大灭绝”事件里,有大概75%~80%的物种灭绝,但是白鲟们存活了下来。

我们曾经在2003年的宜宾长江涪溪口救助了一条雌性的长江白鲟。

现在回头看,那竟然是人类最后一次见到长江白鲟了。

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为什么灭绝?

为什么经历过极度恶劣自然环境的白鲟,最终还是灭绝了?

专家给出的判断是:过度的捕捞和栖息地的退化,是白鲟灭绝的两大因素。

尤其是水坝的修建,阻断了成年白鲟往长江上游溯游产卵的通道。

从2021年1月开始的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期就是为了解决过度捕捞的问题。不过,洄游通道阻断和栖息地退化是中国洄游鱼类面临的共同困境,这是全流域禁捕等手段不能解决的。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下鱼类们洄游的习性。

洄游,是鱼类经过千万年的进化,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的、群体性的移动。他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对生活的水域有不同的需求,洄游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其实,长江里的大部分鱼类,都会周期性地在上游和下游之间来回游动。

比如,每年到一定时期,长江下游的鱼类就会进行一次集体大迁徙,从下游游到上游进行产卵,在产卵结束后又回到下游,这也被叫做生殖洄游。

鱼类为了寻求适宜的产卵条件来保证鱼卵和幼鱼能够茁壮成长,常常从远海游向近岸,从江河的下游向上游进行洄游。而且洄游路线和方向都十分固定,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除了生殖洄游之外,还有越冬洄游,或者也叫季节洄游。通常是在寒冷的冬天要来的时候,朝着水温更高的地方洄游,由浅水游向深水,由北部游向南部。

了解到洄游的习性,对于长江流域鱼群种族和繁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当洄游的通道被水坝切段后,他们的生存环境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如何缓解人类对鱼类洄游的影响?

在意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给鱼类造成的影响之后,研究人员都在纷纷寻找着补救的方法。

除了禁止捕捞的禁渔令之外,研究人员们还在积极研究,如何在水利工程上修建鱼道等设施来帮助鱼类的洄游。

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鱼道,是2009年开始运营的广西长洲水利枢纽工程鱼道。

长1423米、上下游水位落差15米,可以让中华鲟、鲥鱼等鱼类靠自力抵达上游。

不过根据监测结果,通过的鱼类还主要以鲢鱼为主。

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过鱼通道,也在2021年投入运营,平均每个月过鱼量达到了3600尾。

位于长江干流上的过鱼通道

除了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鱼通道之外,它本身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当然有。

第一,这条位于金沙江中游金沙水电站大坝上的鱼道考虑到了鱼类生活的很多特性。

比如他们通过水力学模型的模拟,找到最适合鱼类移动的水流速度,大概是0.3到1米每秒,再结合河流地势和大坝阻水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大坝左岸的下游设计了三个鱼道入口,引导鱼类游动。

第二,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同类设计里,鱼道一般都是一条没有光线的暗道,这样会让很多趋光的鱼类停滞不前。

但是这个鱼道设计出绕着水坝开槽的方式,可以更好利用自然光线,满足不同鱼类的趋光特性。

第三,将近1500米的鱼道,鱼类是没有办法一口气游过去的。

所以鱼道每隔3.5米就有一道隔板,隔板附近水流比较缓,游累了了的鱼类可以在这里休息下,再去冲击下一个激流。通过监测,目前鱼道入口和出口的过鱼量已经接近1:1。

鱼道中的隔板设计

虽然新的研究和技术没有能够救到白鲟,但是希望它们可以帮助到其他的鱼类,进一步提高长江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而且仅仅在大坝上修建鱼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行动去保护鱼类的栖息地。

我们人类在从事未来生产活动的时候,也必须要更多考虑到自己可能对其他物种所带来的影响。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我们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当然也要承担起维护自然环境健康的重任。

“死而复生”的灭绝物种

下面我们要一起来看看,宣布灭绝的物种又被重新发现,算得上是“死而复生”的故事吧。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说,地球上每年有大约1万个动物物种灭绝,濒危动物的物种数量翻倍。

但是物种灭绝的精确数字很难被统计,因为判断一个物种的灭绝,是纯粹依靠人工或者是借助安置的监控仪器实现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偏差。

有些物种在一个地区一度绝迹,被认为灭绝,但在其他地区不为人知地存活着,后来又被发现。

最近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是银背鼷鹿。

1990年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银背鼷鹿,也叫越南鼷鹿。

目前所知只是生活在越南,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有蹄类动物。它相当于一只兔子或者是猫的大小。它有红棕色的大耳朵,喉咙上有白色和暗红棕色的痕迹,有一条突出的银线从背部向下延伸到臀部。

银背鼷鹿

因为大量的非法狩猎,1990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在野外见到过银背鼷鹿的身影,所以被认定为已经灭绝。

它是全球野生动物保护计划——《寻找失落物种》里一直被寻找的生物。

让人高兴的是,2019年3月的时候,一台架设在越南森林里的相机拍摄到了一小群银背鼷鹿。

在这之后,摄像机还很多次记录到了它们出来找寻水果的瞬间。

2019年再次被摄像机捕捉到的银背鼷鹿

银背鼷鹿的再次出现,背后有着越南的环境保护组织的不停努力。

在2012年的时候,越南还是全球涉及野生动物犯罪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2020的时候,在当地环保组织的倡议下,越南政府取缔了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点,严格处理非法狩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

人类只有约束自己行为,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另一个非常有名的“死而复生”的物种,是百慕大海燕。

它们原本在百慕大群岛数量很多,是夜晚出行,在陆地上筑巢的海鸟,以小鱼、乌贼和甲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为食。

很不幸的是,百慕大海燕的叫声特别诡异,最早航行世界的西班牙航海家们经常被吓到,以为岛上住着恶魔。航海家们不仅不敢在岛上长住,还开始了对百慕大海燕的屠杀。

在百慕大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殖民者带来了猫、狗和老鼠等动物,它们都会攻击海燕。再加上人类的猎杀,到1620年时,这种鸟已经被认为灭绝了。

百慕大海燕,是百慕大的国鸟

不过,二十世纪初,科学家们陆续采集到了一些这种鸟的样本,显示它们还没有灭绝。

1951年,美国的鸟类学家RobertCushmanMurphy和LouisL.Mowbray在百慕大群岛的城堡湾的小岛发现了18对百慕大海燕。

当时跟随两位鸟类学家在船上的,还有一位15岁的小男孩DavidB.Wingate。他之后一直都努力从事着百慕大海燕的复育工作,而且在1966年成为百慕大的第一位保育官员。

在人类的努力下,目前百慕大海燕数量在250只左右,当然还没能够摆脱属于濒危物种的分类。

如果你对百慕大海燕的保育工作有兴趣,不妨看看一个叫作CahowCam的网站,这是一个发起于2011年的项目,他们会现场直播被保育的小海燕们实时的情况。

另外,在我们第一季第49期的节目讲到了人类是如何通过人工保育波多黎各鹦鹉避免它灭绝的故事;

就在同一期里,还介绍了荷兰在运河水闸上给有洄游需要的鱼群们建立了鱼门铃的故事。

THE END
1.为什么物种会灭绝为什么物种会灭绝再见昨天 精选回答 1、物种灭绝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然原因,一种是人为原因; 2、自然原因:生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会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有些则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以至灭绝,这是自然界选择的结果,许多物种现在已经灭绝,新的物种同时不断产生; 3、人为原因:环境的人为破坏,人类的活动破坏...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vzXUHJ8mI1.html
2.当地球所有物种消失了,人类会怎么样?为了明确地建立这个论点,科学家们寻找了很多证据,这些证据显示了一个明显高于正常的物种消失速率,这是把当前的物种消失速率和之前的物种消失速率比较后得到的。 根据估算的物种消亡速率基线,平均每一年就会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个基线的估计也许不是很精确,但事实上,如今,物种的灭绝速率大概是这个平均值的几百倍。 https://www.jianshu.com/p/19b48eac174a
1.100万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这个原因不可忽视澎湃号·湃客因此不能迁移或适应的种群,如一些植物和昆虫物种,面临着在当地灭绝的风险。反过来,这将减少整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使其更容易受到病虫害和其他压力的影响。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依赖的粮食作物上,可能会破坏粮食系统,使数百万人面临营养不良和饥荒的风险。不仅仅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气温上升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日益...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23115768
2.听讲物种灭绝真的和你我无关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范围的物种灭绝呢?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海洋酸化、温室效应,还有乱砍滥伐,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和碎片化,这些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还有一些大家根本想象不到的原因。刚才说的患白鼻病的蝙蝠,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它最早出现在美国中部的一个洞穴中。这个洞穴是一个旅游胜地,夏天的时候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都...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8586
3.地球会有第6次物种大灭绝吗?一定会的(重新洗牌)一定会的(重新洗牌) 地球是一颗存在了46亿年的行星。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曾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每次发生大灾难,动物成群结队地倒下,最终变成化石,成为科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依据。现在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大灭绝,还会有第六次吗? 当然,这是人类未来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家认为,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一颗巨大...https://mip.tanmizhi.com/html/64330.html
4.科学家如何判断一个物种已经灭绝“我们主要的担忧在于,既然我们认为(一个物种)已经灭绝了,我们就不再需要保护它,”阿克恰卡亚告诉《科学家》,“正因为我们停止了对它的保护,它可能真的会灭绝。”这被称为“罗密欧错误”,得名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罗密欧以为朱丽叶死了,于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又促使朱丽叶也自杀了,这是个自我实现预言...https://worldscience.cn/c/2023-04-26/641713.shtml
5.物种灭绝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人类的远祖——恐龙(5)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https://baike.sogou.com/v1830475.htm
6.为什么生物会灭绝现在,尽管在北美的某些动物园里还能看到几头野牛,但作为一个野生物种,野牛实际上已因人为因素而灭绝了。 生物物种的灭绝,最终会破坏地球生态的平衡,威胁人类的生存。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为人类自身利益着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从而保护和拯救生物物种。https://www.yuwenmi.com/gushi/41773.html
7.物种灭绝上演“加速度”,那些拼命进化的生物能否跑赢全球变暖?通过研究多种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及现有气候变化数据,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重要认识:如果能将全球气候升温控制在2℃内,即便在温室气体持续排放的情况下,也有望减少70%以上的物种灭绝。 针对海洋热浪极短期暖化事件,《自然-通讯》杂志近来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对4次近期太平洋东北部热浪对鲨鱼、鲸鱼、海豹、海龟等14种顶级...http://wenhui.whb.cn/zhuzhan/kjwz/20231005/542623.html
8.地球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事件:本世纪末超过1/4物种将消失?据报道,这项研究由欧盟委员会的科学家乔瓦尼·斯特罗纳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的科里·布拉德肖教授领导,研究小组开发了一个“虚拟地球”,以更好地绘制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灭绝现象。 研究结果指出,到2050年,所有植物和动物物种将损失10%,到本世纪末将上升到27%。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21/c719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