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定一个物种是不是灭绝?科普武陵政务专题专题

如果错判,伤害的恰恰是你竭力想要保护的生命。

撰文|AndyCarstens

翻译|王超

2021年一个多云的早晨,自学成才的鸟类学家MarkA.Michaels正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森林里给一棵枫香树做标记。这时,他发现远处50码外的树冠下飞过一只鸟,根据它的体型和脖子的长度,Michaels推断这是一只鸭子。然而,他又发现这只鸟在飞行中会间歇性地收起翅膀——“象牙嘴”!Michaels异常惊喜,鸭子不会这样飞行,他确定这只鸟就是他整整找了十五年的象牙喙啄木鸟(ivory-billedwoodpecker,学名Campephilusprincipalis)。自1944年起,人们就不再有这种鸟的确切野外鉴定证据。

图1:一只摄于1932年的象牙喙啄木鸟ArthurA.AllenandtheMacaulaylibraryattheCornelllabofornithology

作为美国鸟类协会的助理研究员,Michaels曾多次怀疑自己见到了象牙喙啄木鸟,有几次就是在刚才那棵树上,但他从来无法说服自己这是真的。而这次不同以往,“那是我第一次完全确定我真的看到了”。

野外到底还有没有象牙喙啄木鸟?Michaels是坚信不疑的,但其他人就不好说了。2021年9月,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FishandWildlifeService,简称USFWS)提出了一项裁决,宣布象牙喙啄木鸟——以及其他22个物种——已灭绝。如果裁决生效,人们将从联邦濒危物种名录中删除象牙喙啄木鸟的名字,并正式取消《美国濒危物种法》所要求的保护措施,例如,不用再保护这种鸟的栖息地,也不用再想办法尝试扩大它的种群规模。

然而,这项提案背后的数据却存在争议。在2022年1月举办的听证会上,USFWS收到了相互矛盾的证据,表明科学家们对这种啄木鸟现状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值得进一步审查。因此,USFWS于7月6号发布了暂缓通知:再宽限六个月,六个月后再决定要不要将象牙喙啄木鸟从现存濒危物种的保护名单上抹去。

Akcakaya认为,更重要的是,错判一个物种的灭绝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某个物种已经灭绝了,却一直被当成濒危物种,就会让人们低估物种灭绝的比例,看不清更高层面的自然保护图景,同时又把那些本可以用于保护脆弱物种的钱去寻找不存在的物种。反过来,如果一个物种本来没有灭绝,却被宣布为灭绝了,那么这些挣扎存活的物种可能会因此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过早宣布灭绝的代价

错误地宣判一个物种已经灭绝,有时就像施了一个魔咒,而正是这个魔咒会让这一物种真正灭绝。如Akcakaya所言,“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以为某个物种已经灭绝了,所以就不再保护它了,然后它就真的因为缺乏保护而灭绝了”。这种情况被称为“罗密欧错误”(RomeoError)。因为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后的结局中,罗密欧以为朱丽叶死了,所以自杀了,然后朱丽叶又因此自杀。“这是一个可以自我实现的预言。”

如果USFWS决定宣布象牙喙啄木鸟灭绝,会不会犯了一个罗密欧错误?“有可能,”Michaels说,但他乐观地认为这不会发生,主要是因为管理局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以为这种鸟已经灭绝,但它的运行方式似乎并没有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针对每一种濒危动物,USFWS都有一份物种恢复计划。根据象牙喙啄木鸟恢复计划,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寻找这种鸟,并且只在发现种群后才保护相应的栖息地。Michaels说,尽管没有下达正式的要求,要保护象牙喙啄木鸟的森林栖息地,但现有的良好管理方式其实已经做到了这一点。Michaels希望,即使是宣布了象牙喙啄木鸟灭绝,还是能继续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但他也知道,一旦宣布灭绝,维持现有管理方式的动力就会减少,这也许会伤害到那些和这种鸟儿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的物种。

如果一个物种已被宣布灭绝,结果又重新发现,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Akakaya表示,发现“拉撒路物种”(译注:《圣经》中,耶稣让死去的拉撒路复活)可能会降低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度,并在某些情况下刺激偷猎市场。Michaels说,虽然神出鬼没的象牙喙啄木鸟一时半会儿还不用操心偷猎者的问题,但只要这种鸟被发现了,收藏需求就可能会激增。

此外,Michaels还指出,如果有太多好心人都想来帮忙寻找象牙喙啄木鸟,可能反而会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过去,人们想要证明这种啄木鸟没有灭绝,结果却造成了它们的伤亡:在20世纪30年代,狩猎和伐木导致象牙喙啄木鸟的数量大幅减少,人们开始怀疑这种啄木鸟是不是已经被杀光了、灭绝了。为了消除大众的怀疑,路易斯安那州的议员MasonSpencer射杀了一只象牙喙啄木鸟,并把它的尸体当成证据。出于以上种种原因,Michaels说,他们现在不会再透露搜寻象牙喙啄木鸟的具体位置。

保守秘密,以防卷入灭绝漩涡

图2:由于白犀牛的角是嵌在脸上的,偷猎者会杀死它们,然后取出整块头骨,在黑市上交易。

现代方法:估算物种的灭绝概率

Akcakaya现在正志愿担任着IUCN的“标准与请愿委员会”主席。他介绍说,为了辅助科学家判定一个物种是否灭绝,IUCN开发了一套方法,令科学家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数据。这套方法于2017年发布,2019年纳入IUCN的指导方针,它结合了两条评估物种灭绝可能性的途径,用以推断物种的状态(BiolConserv,214:336–42)。第一条途径采用的是“穷尽调查法”(exhaustivesurveys),在某个物种理应出现的季节和时段,调查它们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已知或可能的栖息地。调查的次数越多,搜寻的地域越广,评估的可信度就越高。第二条途径则根据物种面临威胁的范围和威胁的严重程度来估算其灭绝概率。例如,一个失踪物种的栖息地减少得越多,该物种就越有可能已经灭绝。

虽然USFWS等政府机构会遵循特定法律法规作出他们自己的判定,但在是否要继续投资保护某个物种的问题上,这套方法还是可以提供一些指引的。

对于象牙喙啄木鸟而言,Butchart使用第二条途径——基于动物所受的威胁——估算的灭概率是75%,这主要是因为栖息地的丧失;而从调查和记录的目击事件来看,它灭绝的概率并不高,只有大约20%。后一种方法(也就是调查法)会考虑到记录中可能会有错误识别的情况,但如果多份记录都出现了同样的误识,那么就可能会低估灭绝的概率。

最终判决:一个物种是否还存在

虽然数据驱动的方法确实很有帮助,但有时仍不足以达成一锤定音的结论。来自非营利组织“再野化”(Re:wild)的环保主义者KelseyNeam说,有些情况下,人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关于某个物种的信息,所以也无法做出可靠的预测。她用两栖动物测试过IUCN的那套方法,但还没有用它来推断某个物种的状态,部分原因就是缺乏信息。“如果有大量的两栖动物数据就好了,但我们没有。”

无论可用数据是多是少,最终结论都将取决于专家组的裁定。作为IUCN两栖动物专家组的评估协调员,Neam带领着来自特定地区的专家工作组一起审核物种状况,就像是陪审团的工作。“有时候大家意见是一致的,每个人都会说‘没错,这已经完全灭绝了’。但其他时候,大家会有很多争论。”Neam说,喜爱某个物种的本地专家有时会犹豫要不要宣布它永远消失。他们犹豫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害怕犯罗密欧错误,也可能是因为这个物种在分类学上很重要,或者可能只是因为它“看起来很酷”。作为使用IUCN标准的专家,Neam的工作是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首席陪审员,压力山大”。

她还提到,审核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确定调查是否详尽,但她承认“这是一个定性的工作”。与调查人员坐在一起讨论,有利于评估调查的范围。当人们犹豫不决,或提到某个物种可能能在另一个地区找到时,“这时我脑子里就会拉响警报,”她说,“你懂的,在那一刻宣布某个物种灭绝可不明智。”一般遇到这类情况的讨论结果都是首先决定在哪里进行下一步搜寻。

Neam说,当所有人都同意某个物种已经不存在的时候,空气会突然安静下来。“你会起鸡皮疙瘩。因为这并不是你宣判完这一个,就可以轻松地换到下一个。那一刻,我们坐在那里,真真切切地为那些物种的消失而默哀。”

Michaels希望象牙喙啄木鸟不会走到那一步。但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人们对证据质量的要求太高,他可能提供不了那么清晰的照片去证明这种鸟儿还活着。他向USFWS提出,许多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鸟类照片让大家背上了不切实际的举证负担,因为这些照片大多数是从鸟巢高度的隐蔽处拍摄的,离鸟很近,是“摆拍”,而相比之下,他的证据都是从无人机镜头中提取和增强的模糊图像和视频片段。

“这(拍照)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Michaels说,“因为你要对向天空拍,全是背光,而鸟儿飞得很快。”在逐帧演示中,他指出了象牙喙啄木鸟的显著特征,例如白色次级翼羽,长长的脖子,以及鸟背上一直从肩膀延伸到脸部的条纹。“如果能有一张照片可以清楚地照到它的大白嘴就好了”,但他的照片里都没有。图3:照片摄于2021年,中间是一只鸟的剪影。Michaels参与写作的预印版论文中引用了这张照片,作为证明象牙喙啄木鸟还存在的证据。

现在,他只能等着USFWS做出裁决。“我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我也不会去猜。”Michaels说,管理局之前给出的延期令算是一针安慰剂,这表明政府正在认真考虑象牙喙啄木鸟仍然存在的可能性。但他自己的心中没有一丝疑虑:“我百分百确定它就在那里。”

图4:MarkMichaels(图左)和美国鸟类协会的SteveLatta查看树上留下的啄木鸟觅食痕迹。

出品:科普中国

主办单位:武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武陵区数据局(武陵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THE END
1.为什么物种会灭绝为什么物种会灭绝再见昨天 精选回答 1、物种灭绝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然原因,一种是人为原因; 2、自然原因:生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会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有些则不适应环境,数量减少以至灭绝,这是自然界选择的结果,许多物种现在已经灭绝,新的物种同时不断产生; 3、人为原因:环境的人为破坏,人类的活动破坏...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vzXUHJ8mI1.html
2.当地球所有物种消失了,人类会怎么样?为了明确地建立这个论点,科学家们寻找了很多证据,这些证据显示了一个明显高于正常的物种消失速率,这是把当前的物种消失速率和之前的物种消失速率比较后得到的。 根据估算的物种消亡速率基线,平均每一年就会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个基线的估计也许不是很精确,但事实上,如今,物种的灭绝速率大概是这个平均值的几百倍。 https://www.jianshu.com/p/19b48eac174a
1.100万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这个原因不可忽视澎湃号·湃客因此不能迁移或适应的种群,如一些植物和昆虫物种,面临着在当地灭绝的风险。反过来,这将减少整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使其更容易受到病虫害和其他压力的影响。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依赖的粮食作物上,可能会破坏粮食系统,使数百万人面临营养不良和饥荒的风险。不仅仅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气温上升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日益...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23115768
2.听讲物种灭绝真的和你我无关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范围的物种灭绝呢?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海洋酸化、温室效应,还有乱砍滥伐,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和碎片化,这些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还有一些大家根本想象不到的原因。刚才说的患白鼻病的蝙蝠,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它最早出现在美国中部的一个洞穴中。这个洞穴是一个旅游胜地,夏天的时候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都...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8586
3.地球会有第6次物种大灭绝吗?一定会的(重新洗牌)一定会的(重新洗牌) 地球是一颗存在了46亿年的行星。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曾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每次发生大灾难,动物成群结队地倒下,最终变成化石,成为科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依据。现在地球已经经历了五次大灭绝,还会有第六次吗? 当然,这是人类未来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家认为,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是由一颗巨大...https://mip.tanmizhi.com/html/64330.html
4.科学家如何判断一个物种已经灭绝“我们主要的担忧在于,既然我们认为(一个物种)已经灭绝了,我们就不再需要保护它,”阿克恰卡亚告诉《科学家》,“正因为我们停止了对它的保护,它可能真的会灭绝。”这被称为“罗密欧错误”,得名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罗密欧以为朱丽叶死了,于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又促使朱丽叶也自杀了,这是个自我实现预言...https://worldscience.cn/c/2023-04-26/641713.shtml
5.物种灭绝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人类的远祖——恐龙(5)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https://baike.sogou.com/v1830475.htm
6.为什么生物会灭绝现在,尽管在北美的某些动物园里还能看到几头野牛,但作为一个野生物种,野牛实际上已因人为因素而灭绝了。 生物物种的灭绝,最终会破坏地球生态的平衡,威胁人类的生存。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为人类自身利益着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从而保护和拯救生物物种。https://www.yuwenmi.com/gushi/41773.html
7.物种灭绝上演“加速度”,那些拼命进化的生物能否跑赢全球变暖?通过研究多种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及现有气候变化数据,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重要认识:如果能将全球气候升温控制在2℃内,即便在温室气体持续排放的情况下,也有望减少70%以上的物种灭绝。 针对海洋热浪极短期暖化事件,《自然-通讯》杂志近来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对4次近期太平洋东北部热浪对鲨鱼、鲸鱼、海豹、海龟等14种顶级...http://wenhui.whb.cn/zhuzhan/kjwz/20231005/542623.html
8.地球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事件:本世纪末超过1/4物种将消失?据报道,这项研究由欧盟委员会的科学家乔瓦尼·斯特罗纳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的科里·布拉德肖教授领导,研究小组开发了一个“虚拟地球”,以更好地绘制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灭绝现象。 研究结果指出,到2050年,所有植物和动物物种将损失10%,到本世纪末将上升到27%。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21/c719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