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比预想的严峻,小红书删除"独立女性"和"女权主义"标签

社交媒体平台删除"独立女性"和"女权主义"标签的举动关乎到每一个男女个体,这不仅仅是平台层面的小范围事件,而是有着更广泛社会影响的问题。

它反映了在性别议题上,社会的认知和态度仍存在分歧和矛盾,并在以一种私下非沟通地方式“解决”。

消费者使用功能的更改

删除话题、标签词(tag),意味着你作为用户,不能再通过这两个词汇来标记内容,之前已经存在的成千上万的笔记和帖子都无法搜阅。

主观上看就是话题的颜色由蓝色变成黑色,历史上所有关联的帖子都无法添加、点击和查看。

小红书的平台定位与自我审查

小红书本身起家于女性用户,但似乎在持续迭代一个有别于其他所有中文平台的自我审查机制,限制某些特定话题的讨论。

特别是有人注意到小红书近期招聘了与社会价值或政策层面有关的高级公关人员,暗示这种自我审查策略可能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价值或上层期望。这引发了人们对平台定位和言论自由的担忧。

此外,小红书正在模仿学习处于中早期的抖音、淘宝等平台,强调"美好生活"的概念,“美好”似乎是所有泛大众平台唯一可以讲的公关市场词汇,但这一概念的定义权掌握在平台手中。

权力与非权力倡导的对立

小红书作为一个努力实现商业化并初见成效的平台,似乎不愿承担讨论社会议题的责任,尤其是那些可能帮助弱势群体或推动社会进步的议题。这种态度限制了平台上关于性别平等等正面社会话题的讨论。

它不像微博或推特那样,核心并不是一个罗马广场式的公共议事厅,即便有用户把它当做百度的搜索替代品,但它的内容并不是包罗万象。

很多高知用户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也为了置换到有用的生活信息尊重其定位,并容忍其不想承担的一部分社会责任。

这反映了社交媒体管理层与草根倡导力量之间的张力和矛盾,以至于很多博主在其他平台吐槽,就算是有益的“积极内容”,可能因为平台自身的逻辑而被判定违规,这也导致很多人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发布的一些内容会总会受到限制或删除,这样的抱怨不是少数。

这似乎也是一种软性的实验,打开盖子之后,跳蚤也不会跳出瓶口的高度。

对性别议题敏感度的个体差异

不同人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不同,这种差异源于个人经历、知识背景和社会观察。

对性别争议话题敏感的人士往往有各自的逻辑和理由,包括个人体验和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判断。

所以许多男性对于“女权主义”这个词充满恐惧和敌意,管理层中的个人意志在缺乏有效纠正机制和外部专业咨询辅助的情况下,作出错误的决定不是难事。

社会结构性不公平

社会中确实存在对男性的不公平现象,保护女性并不意味着否认男性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权益保护法的存在是为了应对社会中存在的结构性不公平。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调查,以及日常生活体验,人们发现社会各个方面普遍存在对女性的结构性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更加系统化、根深蒂固,触及女性作为个体的基本权益,因此需要专门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初衷并非针对男性。

商业流量与恶意的舆论利用

政策制定者、专业学者与媒体从业人员,都一定程度上表达过对女性权益话题被商业化和舆论利用的担忧。

还有部分网民质疑是否真的已经不存在针对女性的结构性不公平。这反映了在利益驱动下,性别议题可能被误读、简化乃至扭曲的风险。

小红书作为一个商业平台,其决策可能并不完全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但是其粗暴武断地删除标签,没有考虑用户体验、社会意义和公共利益,是其巧妙逃避长期可持续社会责任的体现。

目前尚无任何公开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表明,社会已经不存在针对女性的结构性不公平。

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社会反馈

小红书删除标签的举动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对性别议题的认知和态度。

社会中习惯性缺乏从上到下的解释或反馈,商业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社会讨论的闭塞传导至消费者层面,这种状况不利于推动性别平等的进步。

当下,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细节变化来观察社会,因为我们很少听到从上面来的明确解释,通常只有一些有抱负和责任心的人愿意深入探寻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今天小红书删除"独立女性"和"女权主义"标签的举动,是性别平等进程的巨大倒退,在社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矛盾的情况下,掩盖弱势诉求和阻碍群体间沟通,将埋下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THE END
1.面对性别议题,没人能打过黄思晗我最近看辩论赛,有一个女孩儿吸引了我的注意。她在面对性别议题面前,总能用自己清晰的逻辑和精彩的语言进行辩论,我真的特别由衷的佩服。她的发言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她值得我们记住!她就是黄思晗! 黄思晗花光了所有的勇气在场上,这是她能想到的,对各位最温柔的控诉了。她说:世界在女性的裙摆下诞生。却不允许他...https://www.jianshu.com/p/097b353ea6d3
2.性别议题的泛化无助于性别平权.docx性别议题的泛化无助于性别平权.docx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问候在场主席,同学:开宗明义,概念先行,今天我们只说清三个概念,一:泛化在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比如“先生”也用于称呼女性,战场也用于称呼考场、赛场,就是词义泛化。二:性别平权在于性别...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19/5143040123010211.shtm
3.ZOE的性别议题学习之公众号篇(1):女性安全女性经历就业性别...停下来休息这段期间,关于性别议题,最触动我的是来自播客“海马星球”里覃里雯老师说的一句话,“不能一直输入,要输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输出,也尝试做了一点点输出,但是依然非常有限,好像总是找不到比较好的着力点,自己的表达也不太清晰不够打动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130/19/81185143_1058278313.shtml
1.贺桂梅如何建设性讨论性别议题?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北京大学贺桂梅教授在“女性文学课”中曾强调不要认为个人的、家庭内部的、私人的事情就不重要,女性议题很多时候就发生在个人生活的场域之中,比如职场妈妈的不公平待遇,比如性骚扰、家暴,乃至婚恋嫁娶等等。女性主义运动有句话叫“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脱离了经验谈论性别问题会陷入空洞。但一旦面对女性议题尤其是社会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315789
2.关于性别议题的困惑叠甲:我生理和社会性别都是女,承认女性存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也更结构化的被剥削,也经历过女性在职业场上的被歧视,同时我也尽力做到避免自觉或不自觉地歧视/剥削/迫害女性。 总而言之,我不喜欢性别议题,也不喜欢身份政治。 或许在拥有身份之前,你我不过人类。赞...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5936060/
3.讨论性别议题切忌自说自话别被刻板印象迷了眼原标题:讨论性别议题切忌自说自话 别被刻板印象迷了眼 5月20日,在许多人都在纪念“爱与被爱”的这一特别日子的时候,“吵架到一半发现男朋友是对的”这一有关恋爱的老生常谈话题,却在这一天不失时机地登上了微博热搜。 一部分人选择直接加入此话题的讨论,有的直言,这时候女方应该撒娇、装委屈;还有的则认为...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5/22/032596379.shtml
4.贺桂梅:“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其中蕴涵的恰是阶级/性别议题的结合以及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 如果说阶级/性别议题的结合的问题不只表现于“四三决定”之中(“四三决定”不过表现得更明显并将其制度化),而有着更深远的历史脉络的话,则可以追溯到五四后期左翼革命话语如何整合女性话语,尤其是整合现代都市激进女性文化的方式。在此,丁玲还是一个...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036.html
5.考研答题技巧论述题答题技巧1、性别议题的偏颇建构 案例:男女性别对立、女权报道、荡妇羞辱、同性恋群体、媒介形象 2、地域差异的思维定势 案例:地域黑、刻画对立 3、社会群体的他者认知 案例:农民工、残障人士的报道用词、弱势群体的媒介形象、精英群体报道的民粹化 案例需要具体案例,需要积累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21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