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曾对媒体中的性别生产、性别话语、性别呈现进行过系统研究。以凡·祖仑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2007),卡特和斯泰纳主编的《批判性读本:媒介与性别》(2008),斯图尔特·艾伦的《新闻业:批判的议题》(2011),陈奕的《媒介事件研究兼论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的转变》(2013),王敏芝的《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生产的体系性嬗变》(2016)等为代表。这些研究揭示,在媒介议程设置和理念传播中,性别意识、性别观念和性别关系已成为一种“媒介奇观”,被特定的性别机制所呈现、所建构,在这种呈现和建构中,丰富而深刻地书写出国家意识形态与市民的生活百态。
媒介呈现性别议题的三个特点
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视频软件和游戏软件的普及,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悄然进入我们的头脑,这些信息或多或少与“性别”有关。这些由媒介建构和塑造的性别故事有如下特点。
第二,性别议题的议程设置和话语表述,直接影响了该议题对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一些转发量和热议度很高的性别议题,往往基于有限的几篇媒体报道,而这些报道无论从语言还是立场上可能都并未全面、透彻地将其中的性别问题、性别关系和性别权力阐释清楚。这些性别议题虽然被热议,却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推动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媒介虽然影响了公众“看什么”,却并未做到影响公众“如何正确看待其所看到的事件”。
第三,对性别议题正面引导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有助于树立与传播平等、公正的性别观和价值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