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神医学中的「性别议题」是重要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虽然有着出色的成就与坚强的意志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他患有忧郁症。他曾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抓住我不放。」

虽然这位赫赫有名的领袖愿意承认自己的精神疾病,但是很多忧郁症的男性比起女性是更不愿意接受专业帮助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和所受的教育都期许着男性能够勇敢强壮,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也因如此,让很多忧郁症的男性患者错失了治疗的良机,非常可惜。所以,性别议题在精神医学中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性别为什么特别重要?

性别议题非常复杂多元,包含社会、文化、教育、生理和心理等层面,几乎只要提起性别,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其中甚至是歧视。然而,我们仍然有必要把这个困难的议题带入精神医学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理由:

1.增加对精神疾病的了解

2.改变治疗模式

一、目前精神医学的研究虽然蓬勃发展,但是精神疾病比起一般的生理疾病来说,仍然缺乏生物标记(Biomarker),不能像侦测血糖诊断糖尿病一样地去发现精神疾病。也就是说,正常人和精神病人在生理方面可能找不到非常明显的代表性差异。然而,单单依赖医师的临床心理判断有时又会太主观,不同医师的看法常常会有差异。

既然直接去研究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差异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换个研究的方式。举例来说,某些精神疾病比较容易出现在男性(如自闭症)或女性(如忧郁症),理解造成此差别的原因有助于增进对疾病本身的认识。

忧郁症在女性身上发生的机会是男性的2倍之多,研究后发现女生的脑部有某个特质造成忧郁症的机会远远高于男生,那么就可以因此推论这个特质对忧郁症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产生得病率高达2倍的差异。

二、其实不只是得病率的差异,忧郁症在男性和女性的疾病表现上也是明显不同,例如男性的忧郁症时期是比较持久的,而女性的忧郁症时期则是比较断断续续,而且男生在患了忧郁症后自杀机会比女生高,且并用毒品的可能性也较高。既然疾病的表现差异如此之大,那么我们是否也该考虑用不同的方式去治疗男性和女性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想不同的专家会有不同的看法。然而,目前的临床治疗则完全没有考虑性别的差别。

男生在患了忧郁症后自杀机会比女生高,然而目前的临床治疗完全没有考虑性别的差别。

忧郁的大脑,男女大不同

由于个人的研究主题是忧郁症,以下就以忧郁症做说明,但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精神疾病上。

我们让一群忧郁症和正常的青少年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仪器里的屏幕会显现文字,并且请他们看到某些特定的文字要按下手中的按钮,例如看到高兴的文字(如happy)要按按钮。此实验的构想是假设看到情绪性的字眼,忧郁症的病人脑部活化的区域会与正常人不同,因而找出忧郁症对脑部的影响。

这项结果显示在特定的脑区——缘上回(Supramarginalgyrus)中,忧郁症的女性比正常女性更活化,但是忧郁症的男性却是比正常男生更不活化,也就是说忧郁症对男生和女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受试者皆为青少年,代表着这个差异在青少年就很明显了。

忧郁症对男生和女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忧郁症女性的缘上回会更活化,而忧郁症男性的缘上回却更不活化

依照前面的两个想法,可以推论在缘上回区域似乎在忧郁症的产生上有着显著地位,同时在青少年时期就发现忧郁症对男女性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可能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可以考虑对忧郁症的男生和女生施行不同的治疗方式。

我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后,有幸得到国内外媒体的报导,但是我也注意到网络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有国外网友留言表示特别把忧郁症患者区分为男性和女性,是对男生的一种歧视,好像男性患者会特别严重,必须特别处理,如此一来便会让男性患者更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不过对于这项问题,我认为未来势必要加强社会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让大家知道这种区分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治疗,并不是要歧视任何一个性别。

区分性别应是为了更有效率的治疗,而非要歧视任何一种性别。

历经忧郁症,男女的差异不一样了

除了上述的发现,在这个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缘上回里,正常青少年本来就存在着性别差异:正常男性的活化程度高于正常女性。但是,就像之前所述,忧郁症的女性比正常女性更活化,而忧郁症的男性却是比正常男性更不活化。而再经过忧郁症这层影响后,男女性的性别差异则变小了。

忧郁症对于男性的脑部活化影响较大,那么是否能推论忧郁症让男性在缘上回的活化变得比较像女生呢?这是不是一种女性化的现象呢?当然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足以证实这个假说,且这个说法想必会造成很大的舆论,得到忧郁症已经很不开心,如果又得背负着女性化的标签,必定是更为痛苦的。

但是,单纯在学术研究的讨论上,我认为这项议题还是有讨论的必要性,因为此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忧郁症,也存在于其他的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男性得到自闭症的机会远远大于女性,研究显示自闭症的女性大脑会有较类似男性的表现,甚而有所谓自闭症的「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那么其他的精神疾病会不会也有这种现象呢?未来或许可以多就此议题进行探讨。

自闭症有所谓「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那么,其他的精神疾病会不会也有这种现象呢?

在一些生物中可以发现所谓性别转换的现象,也就是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男性可以变成女性,如小丑鱼。那么在人类,未来也有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例如现在大家普遍压力偏大,精神疾患的盛行率偏高,这项研究的发现会不会正预告着这件事情的发生呢?当然,以现有的证据来看,此想法还只是偏科幻小说的臆想。

THE END
1.面对性别议题,没人能打过黄思晗我最近看辩论赛,有一个女孩儿吸引了我的注意。她在面对性别议题面前,总能用自己清晰的逻辑和精彩的语言进行辩论,我真的特别由衷的佩服。她的发言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她值得我们记住!她就是黄思晗! 黄思晗花光了所有的勇气在场上,这是她能想到的,对各位最温柔的控诉了。她说:世界在女性的裙摆下诞生。却不允许他...https://www.jianshu.com/p/097b353ea6d3
2.性别议题的泛化无助于性别平权.docx性别议题的泛化无助于性别平权.docx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问候在场主席,同学:开宗明义,概念先行,今天我们只说清三个概念,一:泛化在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比如“先生”也用于称呼女性,战场也用于称呼考场、赛场,就是词义泛化。二:性别平权在于性别...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19/5143040123010211.shtm
3.ZOE的性别议题学习之公众号篇(1):女性安全女性经历就业性别...停下来休息这段期间,关于性别议题,最触动我的是来自播客“海马星球”里覃里雯老师说的一句话,“不能一直输入,要输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输出,也尝试做了一点点输出,但是依然非常有限,好像总是找不到比较好的着力点,自己的表达也不太清晰不够打动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130/19/81185143_1058278313.shtml
1.贺桂梅如何建设性讨论性别议题?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北京大学贺桂梅教授在“女性文学课”中曾强调不要认为个人的、家庭内部的、私人的事情就不重要,女性议题很多时候就发生在个人生活的场域之中,比如职场妈妈的不公平待遇,比如性骚扰、家暴,乃至婚恋嫁娶等等。女性主义运动有句话叫“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脱离了经验谈论性别问题会陷入空洞。但一旦面对女性议题尤其是社会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315789
2.关于性别议题的困惑叠甲:我生理和社会性别都是女,承认女性存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也更结构化的被剥削,也经历过女性在职业场上的被歧视,同时我也尽力做到避免自觉或不自觉地歧视/剥削/迫害女性。 总而言之,我不喜欢性别议题,也不喜欢身份政治。 或许在拥有身份之前,你我不过人类。赞...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5936060/
3.讨论性别议题切忌自说自话别被刻板印象迷了眼原标题:讨论性别议题切忌自说自话 别被刻板印象迷了眼 5月20日,在许多人都在纪念“爱与被爱”的这一特别日子的时候,“吵架到一半发现男朋友是对的”这一有关恋爱的老生常谈话题,却在这一天不失时机地登上了微博热搜。 一部分人选择直接加入此话题的讨论,有的直言,这时候女方应该撒娇、装委屈;还有的则认为...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5/22/032596379.shtml
4.贺桂梅:“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议题的历史思考其中蕴涵的恰是阶级/性别议题的结合以及以何种方式结合的问题。 如果说阶级/性别议题的结合的问题不只表现于“四三决定”之中(“四三决定”不过表现得更明显并将其制度化),而有着更深远的历史脉络的话,则可以追溯到五四后期左翼革命话语如何整合女性话语,尤其是整合现代都市激进女性文化的方式。在此,丁玲还是一个...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036.html
5.考研答题技巧论述题答题技巧1、性别议题的偏颇建构 案例:男女性别对立、女权报道、荡妇羞辱、同性恋群体、媒介形象 2、地域差异的思维定势 案例:地域黑、刻画对立 3、社会群体的他者认知 案例:农民工、残障人士的报道用词、弱势群体的媒介形象、精英群体报道的民粹化 案例需要具体案例,需要积累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21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