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正确答案:B.培根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正确答案:A.《学记》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規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正确答案: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正确答案:D.学校教育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正确答案:B.简捷性
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开态
正确答案:B.生产力发展水平
7、我国字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音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正确答案: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正确答案:A.陶冶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
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景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C.非指导性教学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正确答案:A.学科课程
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
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
C.课程组织
D.课程设计
正确答案:D.课程设计
12、维果茨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
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
正确答案:A.
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正确答案:C.联觉
14.隐藏图形测验佥中,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开中(见图1中的右图)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见图1中的左图)。有些被试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分离出(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
A.整体性
B.序列性
C.场独立性
D.场依存性
把隐蔽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2分)
正确答案:C.场独立型
15、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刁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
A.零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正确答案:D.正迁移
16、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正确答案:A.刺激分化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正确答案:B.附属内驱力
18、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
正确答案:D.认知
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法
D.延迟满足法
正确答案:B.厌恶干预法
20、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
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
正确答案: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正确答案:此题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中相对独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别是: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2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正确答案:此题说法正确。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
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25、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正确答案:此题说法错误。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故上述说法不正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学内容的,所以在内容上一定要准确无误。同时各学科教材还必须体现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力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2)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材体现为传授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所以编写教材时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顺序,还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教材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易懂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内容的叙述要简明、准确、生动,标题、结论要醒目,字体大小、用词要适当。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教材。
(4)理论与实践统一。教材既要有理论,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教材要结合实际材料来论证理论。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既学会了理论,又能较好地应用理论。
27、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28、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习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功能
29、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如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5)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233网校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