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昨天现场进行了调查,设计中的26个港湾站台(含在建隧道的6个)大幅度缩水,到7月中旬通车时只有4个投入使用,其他必须占用2车道的辅路上下客,公交出行效率将大大降低。
“记得刚修纬一路时,说是什么景观大道,公交站台全是港湾式站台,可是现在路是快修好了,所谓的港湾式站台一个没见到,这是怎么回事呢?”市民黄先生为此特意发帖到网络问政咨询。而记者昨天现场进行了调查,设计中的26个港湾站台(含在建隧道的6个)大幅度缩水,到7月中旬通车时只有4个投入使用,其他必须占用2车道的辅路上下客,公交出行效率将大大降低。
市民疑问设计的26个港湾站咋没了
南京纬一路作为城北连接大桥和二桥的主动脉,2009年11月开始快速化改造,首次在南京道路中使用“主辅路”设计,即中间的6车道快速路全封闭,设计时速60-80公里;两边双向4-6车道的辅路,设计时速30-40公里。
记者查看原设计方案,纬一路改造将媲美“三中路”,设5条绿化带,结合道路两侧的居住小区、人流密集区及人行过街通道,全线共设置公交停靠站13对,站台形式均采用港湾式。
经过两年半的改造,本月中旬纬一路主辅路将率先全线通车,但是周围的市民却发现,当时规划的13对港湾站台不见了踪影。“记得刚修纬一路时,说是什么景观大道,公交站台全是港湾式站台,可是现在路是快修好了,所谓的港湾式站台一个没见到,请问这块是如何规划的?为何消失了?”南京市民黄先生对此很是疑惑,而且他发现有些公交站台设置在天桥正下面(比如大瓜园东站),“个人觉得天桥下的站台设置极其不合理,是否应该把站台设置在上下天桥的位置,这样更方便乘车,也更安全一点”。而最奇怪的是,很多站台干脆都没了。
记者调查全线7公里只有4处港湾站
记者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来到了纬一路进行现场调查,发现没站牌、公交乱停车、快车道上下客等问题比比皆是。
在某家具港前面,记者看到一个奇怪现象,公交车在这里没有固定点,随便上下客。如54路公交车,一会在天桥下停车上下客,一会在天桥前方20米家具港门口下客。而记者前后左右找了一圈,却连一个公交站牌都没发现,更别说港湾站台了。一位54路公交司机告诉记者,“这里有一站,但是没有站牌了,我们就方便乘客,不过主要还是在天桥下客。”正说着,一辆167路开过来,在天桥前停了车。
市民黄先生反映的大瓜园东站,的确设在天桥底下。记者发现,这里设在辅路上,车流量较大,在这里等车的乘客就站在马路上等,比较危险。不过由于在桥底下,夏天倒是遮阴。
在路北侧栖霞运管所旁边,记者看到已经修好了一个港湾站,但是还没启用。在港湾站前方不远,设了一个临时站牌,有一名乘客正在等车。突然公交车来了,但是却直接停在快速路上,这位乘客飞奔穿越辅路,直接到快车道上车,看得记者目瞪口呆。
继续走,在幕府东路附近,更夸张的是,乘客干脆坐在快车道栏杆上等公交,旁边就是飞奔而过的各种大卡车。
开车沿纬一路走了一个来回,记者发现,目前全线都是临时站牌。除了中央北路隧道正在施工,6个港湾站台尚未建设,其他的18处港湾站台规划处,目前只建成了4处:铁北路跨线桥下南侧公共厕所前、江雁依山郡小区及对面苏果超市前、丹忆都大酒店西侧、高力家具港斜对面。
原因探究拆迁完不成,只能缩水
“我们也很无奈,因为拆迁拆不掉,虽然这些港湾站都在规划红线内,但是只能缩水,变成普通站台。”纬一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吴锦星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无奈。他将每个站点为何缩水给记者挨个讲了一遍。
水吉路跨线桥下北侧窑上村路口西侧、阳光老年公寓西侧,按计划都设计了港湾站台,但是这几处因拆迁问题导致无法实施到位,区政府及所属街道调解无效;阳光雅居前、迎燕广场西侧站台,因为这里居民阻挠施工,甚至连辅路的电信、路灯、通信等市政管线都没有下地,更别说是港湾站台了,目前区政府正在协调;燕华花园东侧、金源百货西侧,也是由于无法拆迁,后来调整了规划,由港湾站变为普通公交停靠站。中央北路隧道段,因建设需要,只能设临时站台,按规划这里将建6个港湾站。
“我们力争7月中旬实现主辅路的交通工程完工,满足道路运行要求。”记者看到,目前全线标志标线正在划定,“现在沿线都是临时站牌,通车时将确保站台到位,不过沿线只有4个港湾站。”吴锦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