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2.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表现构成;
3.一学期不定期点名六次,缺课一次期末卷面成绩扣5分(迟到三次相当于缺课一次),累计6次缺课者取消考试资格;
6.本课程期末考试不划重点;
7.未经允许拷贝老师带答案课件者、迟到早退缺乏礼貌报告者,酌情扣分。
8.严格按课程要求执行,谢绝一切说情或求情;
9.对于本课程或本人教学和工作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致电本人或发邮件至rg.peng@。
10.祝学习、生活愉快。
《英汉双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迷你版):
[1]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上外教,2010年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华先发、邵毅.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上外教出版社,2004年版
[5]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9]吕瑞昌等编著.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0]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3]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1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英汉翻译讲义
Instructor:Mr.Peng
第一章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过程
1.1“翻译”古今称呼之由来。
“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释赞宁《译经篇.论》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唐朝贾公彦《义疏》
古代:象寄之才、象胥、舌人。
疑汉以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南北朝始用“翻译”。—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P3-4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上海外教社.1998年.P10.
西方:
Translation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
所谓翻译,是指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
上。(EugeneA.Nida&CharlesR.Taber: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1969)
1.2.翻译活动涉及的因素:
作者(author)、原文(sourcetext)、原文读者(source-textreaders)、译者(translator)、译文(targettext/translatedversion)、译文读者(target-textreaders)
1.3.最早译论:中国PK西方
公元前46年古罗马哲人西赛罗《论演说术》:“不要逐字翻译”。
早于西赛罗四五百年的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P4-5
1.4.翻译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可能性:文化共性strikewhileironishotburnonesboat
局限性:文化个性我姓张,弓长张。我只知道马走日,象走田。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红烧狮子头
批评:“土耳其挂毯的反面”,“水煮过之杨梅(形存味失)”,“隔被闻花香。”
鼓励:人类心灵的信使
1.5.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建国前)
佛经翻译——科技翻译——政文翻译——马列翻译
佛经翻译(两汉——唐宋)
三国支谦“因徇本旨,不加文饰”《法句经序》中国第一篇有关翻译原则的论文;
东晋道安五失本、三不易。“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直译的鼻祖;
六朝鸠摩罗什“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依实出华”;“天然西域之语趣”意译的鼻祖;
唐代玄奘“求真喻俗”、“五不翻”、音译的鼻祖;第一个把汉文著作(老子)介绍国外的中国人。
科技翻译(明末清初)
徐光启、利玛窦合译了6卷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等
李之藻翻译了10卷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概论》
政文翻译(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
林纾翻译了180多部文学著作、1200万字
马列翻译(五四运动——建国)
《共产党宣言》、《死灵魂》、《毁灭》、《莎士比亚剧本》
鲁迅、梁实秋、瞿秋白、郭沫若、林语堂、成仿吾、朱生豪等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第五次翻译高潮?
思考题1: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与中国文化之关系?
思考题2:谈谈你对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的看法。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