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物质诠释最新章节黄璐琦著

丁香,别名丁子香、支解香、公丁香、鸡舌香等,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之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丁香中含有丁香酚、丁香酚乙酸酯、石竹烯等挥发性成分以及山柰酚、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现代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丁香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保鲜、解热、抗病毒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丁香又可以作调味剂、除臭剂、麻醉剂及香辛料等,用途十分广泛。

丁香的药用部位,历代的本草文献记载都较统一,尽管古代尚无花蕾之名,但诸如《南方草木状》载:“交趾有荷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齐民要术》曰:“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本草拾遗》记载:“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乃是母丁香也。”《开宝本草》注云:“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长三、四分,紫色。”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记述:“(丁香)形有大小,名列雌雄。雄丁香如钉子长,雌丁香似枣核大。”其书所附药材丁香图与现今药材商品完全一致。从历代本草文献对丁香药用部位的描述可知,与今药典相符的,有公丁香和母丁香之分。丁香作为舶来品,首先是作为香药传入我国,后收入本草典籍中。丁香作为药食两用品种,药用和食用部位一致,均为干燥花蕾或果实。

与五味子、广荗同用,亦治奔豚之气,能泄肺,能补胃,大能疗肾。(“广荗”即现在的蓬莪术)。

味辛,气温。属火,有金,纯阳。无毒。生交趾广州,收春前秋后。形有大小,名列雌雄。雄丁香如钉子长,雌丁香似枣核大。凡资主治,母者用多。专入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脏。诸香能发,凡气善驱。口舌气,奔豚气殊功,且止噫忒,气逆;翻胃呕,霍乱呕立效,兼除心腹冷疼。暖腰膝壮阳,杀疳坚齿。治奶头绽裂,消虫毒胀膨。细末研成,犹有两治。妇人阴户常冷,纱囊盛纳阴内,旋使转温;老人拔去白须,姜汁和涂孔中,重生即黑。丁皮止齿痛验,根捣敷风肿良。

丁香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品种,用量为1~3g,内服或研末外敷。丁香是著名的香辛料,现代的加工食品如香肠、利口酒、焙烤食品、咖喱粉、沙司、番茄酱等,烹调食品如肉类菜肴、烤苹果等食品中均将丁香作为香料添加剂使用。丁香作为食品可适量食用。

经验方。

丁香10g,莲子肉20g,生姜7片,糯米(洗)50g。

将方中丁香布包,然后倒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稀粥,拣去丁香即可。

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丁香3个,藿香3g,陈皮5g。

上述3味用水煎,代茶温饮。

散寒化湿,行气止呕。

丁香10g,肉桂5g,黄酒100ml。

将酒入瓷杯中,加入丁香和肉桂,再把瓷杯放入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10min,趁热一次服下。

温中散寒。

专利:养胃茶叶。

绿茶53份、普洱茶32份、菊花茶14份、丁香茶28份、黄芪2.5份、山药2份、薏苡仁1.8份、灵芝2.4份、黄精2.8份、刺五加1.4份、沙参3.4份、大枣2.7份、甘草5份、莲子2.6份、人参2.4份、党参1.8份、白术2份、使君子1.7份、木香3份、荷叶2.5份、茯苓2份等。

①将成品绿茶、普洱茶、菊花茶、丁香茶分别粉碎待用;②其余物品分别切碎、研磨成粉,然后与上一步骤的茶叶粉混合;③包装成小袋,即得。

健脾养胃,温中散寒。

《食品与药品》。

生姜末30g,丁香粉5g,白糖250g。

①将白糖放入锅中,加水少许,以文火煎熬至较稠;②加入生姜末、丁香粉搅匀;③再以文火煎熬至挑呈丝状而不黏手时置冷、切块。

健脾养胃。

糖类、脂肪、纤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以及铜、锌、铁、锰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挥发油(乙酸丁香酚酯、丁香酚、β-石竹烯等),三萜酸(山楂酸、科罗索酸、白桦脂酸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丁香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增强体液免疫、抗血栓、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丁香在消化系统及口腔科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丁香还可用于水果、蔬菜等食品的保鲜,又可作调味剂、除臭剂、麻醉剂等,还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具有较高的开发及应用价值。

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慎用。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热性病及阴虚内热者忌食。根据中医九种体质学说,适宜食用丁香的人群为气郁体质型,适当摄入可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的人群应忌食或少食。另据“十八反”“十九畏”提示,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

[1]杨荣华,张国农.香辛料的香气成分及其在食品中的利用[J].中国调味品,2000(10):26-28.

[2]郭振东.冬季温胃养胃六膳方[J].山东食品科技,2004,6(2):12.

[3]阮静.丁香中微量元素形态及其生物活性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黎彧,凌伟忠,叶勇,等.可见光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丁香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271-272.

[5]屠寒,江汉美,卢金清,等.丁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5(5):59-62.

[6]朱金段,袁德俊,林新颖.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32-35.

[7]王峰,文玉晶,牛俊奇,等.丁香叶片药理和毒理的实验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0,16(2):94-96.

[8]彭艳,郭秀蕊,杨新鸣,等.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妇科疾病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9):1007-1010./nncnf9AwJAyrNCY9Tde9N/Z5GHqJh4CbMmdxf/v1XNb6Qyhhm5dimf+M6wpDhF8

THE END
1.守正创新推进“中医药+”推动实现“中医药+”,能够使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以更好彰显。 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等含有中药材的面包颇受欢迎,决明子、茯苓、桑葚等成了奶茶、咖啡的最新“伴侣”……一段时间以来,“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养生消费的热门选择,“中医药+...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3493
2.春日同生,药食同源,中华同根。《植物的药用》课程算是让我大开眼见长知识,从植物作药的起源讲到当下生活中的常见的食物物。下面将我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小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1、中药与食物的关系——药食同源。 所谓万物有灵皆为师,万物相生相克亦是自然。许多食物既药物,期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https://www.jianshu.com/p/5096cd860da3?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3.降西海岸焕发岐黄文化根脉新动能!新区中医医院百余名专家...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厌于药,喜于食”是人的天性,市民现场品尝药膳,让养生和美味兼得!桂花蜜汁山药具有消炎止痛,润肺止咳,滋阴补肾的功效;冰糖雪梨银耳羹可润肺止咳,美容养颜,深受市民喜爱。 中医药传统手作中药棒棒糖、艾灸条受追捧 市民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将艾绒置于搓艾机上,通过滚动将其制成可用于艾灸的艾柱...http://lanjingshare.qtvnews.com/share-html/lanjing/share/newsDetailsLj.html?id=16307706
4.一种药食同源菌物茯苓文化艺术一种药食同源菌物---茯苓 刘钊侯凤飞邹奇聂蔚 湖南省茯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补天医药研究院 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名医别录》首次将茯苓分为赤白两种,并提出"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之说,另外陶弘景亦有言茯苓之有根者,名为茯神。为后世医家对茯苓的应用做了引导作用...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2021/01/04/8808338.html
1.药食同源知识点降生活多一点凤凰网甘肃药食同源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揭示了药物与食物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古代社会,人们发现许多动植物既可以作为食物充饥,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们能够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于是,这种“寓医于食”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强调调整日常饮食,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https://gs.ifeng.com/c/8cjLc4tSht6
2.87个药食同源的中药品种功效汇总!建议收藏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部分食物,即可当食物来果腹充饥,有可以当做药物来治疗疾病。——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基础思想。 然而也有很多人,因为食物和药物不分,食用自然采摘的植物而中毒的例子。 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家卫健委了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这里面的品种都是没有毒性...https://www.isolves.com/sh/jk/2021-01-27/35894.html
3.药食同源话——萝卜药食同源话——萝卜 萝卜,中药又称莱菔,有白皮、红皮、青皮、红心以及长形、圆形等不同品种,性能大致相同。药用以红皮白肉辣萝卜为佳。其根、茎、叶、种子均作药用。据历代文献记载:"萝卜味辛甘平,微凉,入脾、肺经。辛甘属土。 生者升气,止消渴,制面毒,化豆腐积,治肺热咳嗽,下痢,止偏头风痛(捣莱菔汁,仰卧...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300556/
4.药食同源鱼腥草首先,在做的时候,要去掉它的根部和根数,洗干净后,把它放在水里泡30分钟,这样可以很好去掉它身上的一些腥味,然后切成适当的大小、长度。再将一些调味料放进去,煮开之后,再把辣椒放进去,等到有香味出来的时候,再盛出来淋在鱼腥草上面,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非常好吃,很下饭。如果想要吃的更为健康且无腥味,那么我再...https://cont.jd.com/pccontent/307848
5.《本草纲目》中所有药食同源的药用植物记载都将《本草纲目》木部所记载药材的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药用部位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14种)进行统计(表2)。目前,已经收录到《药食同源目录》且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药用部位的品种,分别是松、桂、槐、枸杞。未收录到《药食同源目录》且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https://www.lntaiyang.com/xwzx/tyzx/793.html
6.古法菜谱中的药膳文化降美食的双重奏鸣二、医食同源: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_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脏六腑各有所养”的观点,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后来的《本草纲目》,即使是一部专注于药材的大型文献,也包含了大量关于食品烹饪和营养价值的信息。这两部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与饮食之间交织的情感线索。 https://www.78sjdwyn.cn/te-chan/67882.html
7.《本草纲目》养生智慧第四章药食同源,本草养生乐趣也在吃喝之间...药食同源,本草养生乐趣也在吃喝之间 五谷杂粮粥其实是最养人的 很多本草都可以用来做粥,但其中最养人的还是五谷杂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这样的粥,最养元气。尤其是老年人和大病初愈的人,脾胃比较虚弱,用这些粥养生极为适宜。 1.大米粥 材料:大米、白砂糖各适量。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077502733409848357
8.药食同源系列(48)芦根药食同源系列(48)| 芦根 【拉丁文名】Rhizoma Phragmitis 【来源】 别称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 【性状】 呈压扁的长圆柱形。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部较硬,显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质轻而柔韧,不易折断,气无,味微甘。均以条粗壮、黄白色、有光泽、无须根、质嫩...https://www.szfy120.com/default/view/20231229DFSx1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