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食同源,药食同根

【营养医学文化】医食同源,药食同根

“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说明营养和药物有异曲同工之处。合理均衡的营养可以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在医学模式发生变化的今天,营养的治疗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科学、合理、及时、均衡的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临床医治水平、恢复机体组织细胞功能起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

营养医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问,整合了中医学、西医学及临床营养学,研究营养素与疾病预防、治疗的关系。营养医学是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中医学中的养生学等学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产生的一个交叉学术领域的综合学科。它不但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医疗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在这一领域药物和营养得到高度的辩证的统一,营养医学是现在乃至将来疾病治疗的非常重要的一门新兴学科。

【营养医学理论】治未病、治本、养生

疾病的本质是指细胞受损伤的过程,这个过程长为慢性疾病,这个过程短为急性疾病。治疗是指修复损伤细胞的过程。营养一个细胞,减少一种疾病;缺乏一种营养,产生一种疾病。

营养医学强调的是整体医学、预防医学,是釜底抽薪清除病因的(治本)医学和养生学。对于很多疑难病、慢性病,甚至西医普遍认为的不治之症,具有良好的对策和效果。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患者达数万人之多,并涉及多种西医认定的不治之症,显示出非凡的疗效,证实了这一新理论的正确性。

营养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不但可以同时理解中医和西医的生理学、病理学,为深入理解传统中医学奥妙开辟了新思路,对大部分过去用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或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许多病症,通过营养医学的新理论、新发现的启示下,得到了非常圆满的解释,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对目前医学所遇到的困境预示了新出路,更为人类未来健康、防病治病带来新希望。

营养医学的理论认为:疾病的本质是人体细胞受损伤的过程,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受损伤细胞修复的过程。所以,均衡营养一个细胞,预防一个疾病;缺乏一种营养素,产生一种疾病。

【营养医学知识】营养是生命的源泉

人体每分钟有近50万个细胞死亡,对于成年人来讲,产生的新细胞与死亡的细胞应该是相等的即为健康。如果每天所需的营养没有及时补充,那么每天死亡的细胞照样会死亡,而每天新生的细胞数量则会减少,久而久之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少,器官的功能衰减了,人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的寿命缩短了。

药物控制疾病。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身患疾病的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乙肝、脂肪肝、甲亢、关节炎、胃炎、严重失眠、癌症等,面对这一大堆常见慢性病,其实药物顶多就是将慢性病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不错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绝症。但一定要给自己身体足够的营养,健康才会伴随着你!如果是传染病、急救、急性病应该到医院,对于慢性病“真正的医生是你自己,真正的药物就是伴随你从小长大的食物”。

缺乏表现

维生素A

动物性食物:动物的肝脏、蛋黄、乳制品和鱼肝油中含量较多

THE END
1.守正创新推进“中医药+”推动实现“中医药+”,能够使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以更好彰显。 陈皮肉桂苹果酥、罗汉果蓝莓欧包等含有中药材的面包颇受欢迎,决明子、茯苓、桑葚等成了奶茶、咖啡的最新“伴侣”……一段时间以来,“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养生消费的热门选择,“中医药+...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3493
2.春日同生,药食同源,中华同根。《植物的药用》课程算是让我大开眼见长知识,从植物作药的起源讲到当下生活中的常见的食物物。下面将我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小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1、中药与食物的关系——药食同源。 所谓万物有灵皆为师,万物相生相克亦是自然。许多食物既药物,期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https://www.jianshu.com/p/5096cd860da3?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3.降西海岸焕发岐黄文化根脉新动能!新区中医医院百余名专家...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厌于药,喜于食”是人的天性,市民现场品尝药膳,让养生和美味兼得!桂花蜜汁山药具有消炎止痛,润肺止咳,滋阴补肾的功效;冰糖雪梨银耳羹可润肺止咳,美容养颜,深受市民喜爱。 中医药传统手作中药棒棒糖、艾灸条受追捧 市民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将艾绒置于搓艾机上,通过滚动将其制成可用于艾灸的艾柱...http://lanjingshare.qtvnews.com/share-html/lanjing/share/newsDetailsLj.html?id=16307706
4.一种药食同源菌物茯苓文化艺术一种药食同源菌物---茯苓 刘钊侯凤飞邹奇聂蔚 湖南省茯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补天医药研究院 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名医别录》首次将茯苓分为赤白两种,并提出"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之说,另外陶弘景亦有言茯苓之有根者,名为茯神。为后世医家对茯苓的应用做了引导作用...https://www.jingzhouxw.com/content/2021/01/04/8808338.html
1.药食同源知识点降生活多一点凤凰网甘肃药食同源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揭示了药物与食物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古代社会,人们发现许多动植物既可以作为食物充饥,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们能够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于是,这种“寓医于食”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强调调整日常饮食,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https://gs.ifeng.com/c/8cjLc4tSht6
2.87个药食同源的中药品种功效汇总!建议收藏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部分食物,即可当食物来果腹充饥,有可以当做药物来治疗疾病。——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基础思想。 然而也有很多人,因为食物和药物不分,食用自然采摘的植物而中毒的例子。 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家卫健委了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这里面的品种都是没有毒性...https://www.isolves.com/sh/jk/2021-01-27/35894.html
3.药食同源话——萝卜药食同源话——萝卜 萝卜,中药又称莱菔,有白皮、红皮、青皮、红心以及长形、圆形等不同品种,性能大致相同。药用以红皮白肉辣萝卜为佳。其根、茎、叶、种子均作药用。据历代文献记载:"萝卜味辛甘平,微凉,入脾、肺经。辛甘属土。 生者升气,止消渴,制面毒,化豆腐积,治肺热咳嗽,下痢,止偏头风痛(捣莱菔汁,仰卧...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300556/
4.药食同源鱼腥草首先,在做的时候,要去掉它的根部和根数,洗干净后,把它放在水里泡30分钟,这样可以很好去掉它身上的一些腥味,然后切成适当的大小、长度。再将一些调味料放进去,煮开之后,再把辣椒放进去,等到有香味出来的时候,再盛出来淋在鱼腥草上面,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非常好吃,很下饭。如果想要吃的更为健康且无腥味,那么我再...https://cont.jd.com/pccontent/307848
5.《本草纲目》中所有药食同源的药用植物记载都将《本草纲目》木部所记载药材的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药用部位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14种)进行统计(表2)。目前,已经收录到《药食同源目录》且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药用部位的品种,分别是松、桂、槐、枸杞。未收录到《药食同源目录》且食用部位多于或不同于《中...https://www.lntaiyang.com/xwzx/tyzx/793.html
6.古法菜谱中的药膳文化降美食的双重奏鸣二、医食同源: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_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脏六腑各有所养”的观点,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后来的《本草纲目》,即使是一部专注于药材的大型文献,也包含了大量关于食品烹饪和营养价值的信息。这两部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与饮食之间交织的情感线索。 https://www.78sjdwyn.cn/te-chan/67882.html
7.《本草纲目》养生智慧第四章药食同源,本草养生乐趣也在吃喝之间...药食同源,本草养生乐趣也在吃喝之间 五谷杂粮粥其实是最养人的 很多本草都可以用来做粥,但其中最养人的还是五谷杂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这样的粥,最养元气。尤其是老年人和大病初愈的人,脾胃比较虚弱,用这些粥养生极为适宜。 1.大米粥 材料:大米、白砂糖各适量。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077502733409848357
8.药食同源系列(48)芦根药食同源系列(48)| 芦根 【拉丁文名】Rhizoma Phragmitis 【来源】 别称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 【性状】 呈压扁的长圆柱形。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部较硬,显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质轻而柔韧,不易折断,气无,味微甘。均以条粗壮、黄白色、有光泽、无须根、质嫩...https://www.szfy120.com/default/view/20231229DFSx1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