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对晚清中国的危害多大?瘾君子超千万,官员上朝一半站不起来看看头条

1839年,林则徐奉旨前往广州督办禁烟事宜,轰轰烈烈的虎门硝烟运动却引来了英国的枪炮,由此掀开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序幕。

但在此之前,清朝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态度比较暧昧,有人主张禁烟,也有人主张支持贩烟,还有人主张中国老百姓自己种鸦片,实现鸦片"自给自足",这样就不用再担心外国人占我们的便宜了。官员们各执一词,争执不休,从嘉庆一直吵到了道光年间,最后也没吵个明白。

道光帝本想着,谁也不帮,随他们吵去,还可以顺带平衡朝中的满汉势力。谁曾想到,鸦片泛滥得太快,对帝国的危害与日俱增,道光帝这才一改此前"三不管"的态度,突然对鸦片贸易采取强制措施。

其实,鸦片贸易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出现,英国政府一直想打开中国市场,于是通过各种方式与清政府开展贸易。

然而让英国人没想到的是,虽然是自己主动和清朝通商,最后银子都流到了中国人的口袋里。当时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自给自足,英国人的商品在中国完全打不开销路,而中国的茶叶却在英国供不应求。为了改变这种贸易局面,英国人想到了新办法--给中国人卖鸦片。鸦片是一种毒品,人吸食之后会日渐沉迷,最终成瘾无法戒除。

鸦片贸易的盛行,给清政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英国往中国销售鸦片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外国商贩在加尔各答向东印度公司购买鸦片,然后再售给桂东南地区的中国人。当时在加尔各答购买一箱鸦片仅需要988卢比,但是在广州出售的鸦片,一箱就高达3500卢比,转眼之间外国人就可赚到2512卢比,折合白银724两。

据统计,在去除流通费用的情况下,1805年东印度公司贩卖鸦片一年的利润率达到517.5%,到1813年,这一利润率更是飞增至914%。英国人在鸦片贸易中所获收益之巨大可以想象。与此相反的,鸦片贸易却导致了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最终出现整个国家的银荒现象。

据费玉清先生研究中国鸦片史的成果显示,从1828年到1836年,有大约三千八百万元白银从中国流失。1834年,中国共输入鸦片21885箱;1838年输入中国地区的鸦片高达40200箱。如此大量的鸦片输入,意味着大量的白银会流失出去。

不仅如此,更加让清政府头疼的是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政治危机。鸦片贸易不仅让清政府"钱袋空空",更是让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鸦片的泛滥导致国内出现了大批吸烟者,包世臣曾直言:1820年,仅苏州地区的瘾君子数量保守估计也达到十万人;1836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已超过一千二百五十万。林则徐前往虎门销烟时曾经十分忧虑地说:"现下起码有1%的国人都是吸食鸦片的瘾君子啊!"要知道,晚清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四亿多人,国人吸食鸦片的数量之大令人乍舌。

鸦片作为一种毒品,既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也会危害人的精神,使人神志不清。

大量的国人吸食鸦片,长此以往,国人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更糟糕的是,当时吸鸦片的人多为社会上层人士,他们多是朝中大臣官员、满清贵族。甚至是军队的士兵,也是不折不扣的瘾君子,将士不去参加日常操练,偷偷躲在兵营里吸大烟。据说当时的清朝军队,营帐里烟气四起,看着不像兵营,倒像是后勤的厨房。

更可怕的是鸦片对统治阶级的腐蚀,这才是动摇清政府统治根基的要素。满清贵族子弟不思进取,整日沉迷于吸大烟,就连朝中的大臣也无一例外。政府官员之于一个政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时的大臣官员都吸食成瘾,清政府的灭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大臣吸食鸦片已经夸张到什么程度了呢?

有一次道光帝上朝,皇帝在龙椅上坐定之后,按照以往的规矩,宣"众卿平身"。此时堂下官员稀稀落落地站起来一半,还有一大半的人跪在地上,颤颤巍巍。道光帝十分疑惑,心想着,我今天也没有生气骂人,怎么这群人就跪着不起来了?道光帝也没有生气,和颜悦色地问道:"我担心各位跪着太累,今日早早就叫了'平身',但这一半人都不愿意起来,是为什么呢?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各位要批评我?"

堂下的一半官员还是抖个不停,惊恐地回答:"臣等不敢。"这时候几个人又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剩下的人依然跪着没有起来。道光帝感到疑惑:"既然不是有什么要事觐见,就不必跪着说了,累得慌,还是站起来说吧。"道光帝死也没想到,这群人跪着的原因竟然是上朝前在家里吸了鸦片,精神恍惚,这才站不起来的。

这是何等荒唐的事,身为朝中要员,他们可是整个清政府的顶梁柱,如今竟然被鸦片搞到这副田地,如此下去,大清也命数将近了。正是看到这一幕,道光帝才醒悟过来,禁烟势在必行。于是这才有了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的那一幕。

马克思曾经以晚清时期的中国鸦片史为横切面,揭示出"英国治下的和平"伪装的真面目,英国打着平等贸易的旗号,以自由主义为借口向中国人民大肆倾销鸦片,满足其资本主义扩张的需求。实际上,这以牺牲他国民族的健康为代价实现的强大,并不符合道义的价值观。

日不落帝国的威名,实则是靠一众恶意的掠夺,鸦片和战争给英国殖民帝国带来了数不尽的真金白银,但却让世界多地满目疮痍。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晚清时代的中国人民也由此被冠上"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以史为鉴,才可以避免重复曾经的错误,今天,中国人民仍然把鸦片贸易对晚清带来的危害铭记于心,因此才愈加重视对毒品的禁止。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论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英国殖民统治的本质》,张玉芝

2、《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起因、扩展与衰落》,邢广丛、王学红

3、《浅谈鸦片战争前的"禁烟争论"》,陈宏达

4、《掠夺是资本主义的生存原则--论鸦片贸易对中英两国的影响》,王竞婕

THE END
1.你知道鸦片何时进入中国的吗?无论是少量的民间私带还是成规模的进口,都绝不仅仅是作为药物而进口的,吸食鸦片从鸦片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清代的雍正时期,已经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注意,并且奏报给了皇帝.世界的第一个鸦片禁令,正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颁布实施的.1773年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孟加拉垄断鸦片出口中国的贸易.尽管中国禁烟,1799年...https://weibo.com/p/2313474260997887057095/wenda_home
1.“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中国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中国的社会中枢对此的反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B.开展洋务运动C.实行戊戌变法D.实施清末新政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2e06dcd050774dd8bc573820e3bf2d2b.html?fm=bd828d3fab1c07757a0b49f3039be2e71c
2.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真的是排在末尾吗?(权力资本与商帮)书评直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商人的力量壮大了,社会地位也极大提高,位于士之后,到明末,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上升为第二”。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王朝被革命彻底推翻,商人团体就是所谓的资产阶级,成了被打压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912981/
3.王宪明姬泰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历史不容否定内容提要:针对英国“中国学者”蓝诗玲等所提出的历史上本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系由20世纪20年代以后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意识形态构建而成等观点,论文从中国历史文献的战争命名法、19世纪中期历史当事人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清末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性质及其严重后果的认识和评价等层面,批驳其观点...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753.html
4.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作文(通用29篇)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作文500字 3 今天是快乐星期天,第三节课我们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在开幕式上听到了主持人提到了“中国红”三个字,思绪立马把我带到了国庆游玩时期。虽然国庆距现在已经有一月有余,但是还是不能忘掉那中国红。 十一那天我去了三年没去的北京,在那里爬了长城,获得爬长城的一个纪念卡片,在那里我看...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youxiuzuowendaquan/4205034.html
5.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80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00字 10 20世纪30年代,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前行,独自一人穿过石雨江,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在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领导人。譬如我们最伟大的毛主席,书中的第四章,对其有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些文字,...https://www.jy135.com/duhougan/585106.html
6.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40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3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神州大地充斥着血雨腥风,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人穿越枪林弹雨,迎风而上,从光明走进黑暗之中,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近期读完这本书,我心潮澎湃,感慨...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0224191943_166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