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是如何流传到中国的2021.6.4毒品防范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

发布日期:2021年7月17日13:29:42点击率:316次

罂粟是如何流传到中国的

2021.6.04

罂粟原产于西亚阿拉伯半岛、南亚印度等地。中国并不是罂粟的原产地,罂粟及其制品的鸦片都是从外国传入的。罂粟及其制品的传入,始于唐代。《旧唐书》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蘂遣使献底也伽。”“拂蘂”就是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其中心位置约在今叙利亚。唐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大举扩张,叙利亚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

“底也伽”,是当时西方的珍贵药品。据阿拉伯史家记载,上等的“底也伽”产自伊拉克的巴格达。西方自古就认为“底也伽”是疗效最佳的解毒药,它由600种物质混制而成,这种丸状药的作用可解除一切中毒。“底也伽”的主要成分是:鸦片、龙涎香、缩砂、肉豆蔻、肉桂等,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鸦片。从这些史料中基本可以推断出,鸦片是古阿拉伯人传入中国的。

阿拉伯的礼物

唐代时,正在急速扩张中的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阿拉伯向中国派遣正式使者就达37次。古阿拉伯进入中国,主要有陆、海两条路。陆路由著名的丝绸之路进入长安,海路则是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广州、泉州、扬州等地。成书于10世纪上半叶的不朽名著《一千零一夜》,也反映了西亚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的规模即使在交通十分发达的今天看来,也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在长安、广州、泉州等地经商的阿拉伯人不下万人。阿拉伯人带来了象牙、棉花、白糖、宝铁等特产,也带来了罂粟和鸦片。

不久,中国人就开始种植罂粟。由于罂粟花异常娇艳,唐代人多将它作为观赏植物。成书于唐开元时期的《本草拾遗》中记载:“罂粟花有四叶,红白色,上有浅红晕子,其囊形如箭头,中有细米。”生活于唐文宗时期的郭橐驼,也具有种植罂粟的经验。他在《种树书》里写道:“莺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种之,花必大,子必满。”诗人雍陶在《西归出斜谷》中唱道:“行过险栈出褒斜,出尽平川似到家。万里客愁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这里的“莺粟”“米囊”都是罂粟的别称。罂粟在传入中国的最初数百年里,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这是因为当初很少有人吸食,罂粟主要还是作为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

进入宋代后,中国人对罂粟的认识更加深入,其种植也日益普遍。如北宋天文、药物学家苏颂在《图经本草》里写道:“罂粟花处处有之,人多莳以为饰,花有红白二种,微腥气,其实形如瓶子,有米粒极细。圃人隔年粪地,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极繁茂,不尔则不生,生亦不茂,俟瓶焦黄乃采这。”可见宋人对罂粟的植物特征、种植及采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宋代的医家已用它来治病消灾。在当时的许多医书里,均以罂粟的壳和果实为治病妙剂。著名词人辛弃疾曾患有重疾,后遇一异僧,以陈年罂粟加人参等制成败毒散,服下丸十余粒,此后即愈。金元医家承宋朝传统,已普遍用罂粟主治咳嗽及泻痢。到元初,忽必烈于1270年设广惠司,专制阿拉伯药剂。1292年,元人又设“回回药物院”,所用之药当然也包括罂粟。

“杀人如剑”

罂粟不仅为医家所重视,还得到了民间百姓的欢迎。人们普遍视罂粟子煮粥为大补之物。刘翰在《开宝本草》中记录了这种习惯:“罂粟子一名米囊子,一名御米,其米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和竹沥煮作粥,食极美。”将罂粟子称作“御米”,一方面我们可推断出它已进入了皇宫,另一方面也可见其珍贵。实际上,民间使用罂粟已越来越广泛了。苏东坡有诗道:“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苏辙在《种药苗诗》中指出罂粟粥还可治消化不良:“……研为牛乳,烹为佛粥。老人气衰,饮食无几,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槌石钵,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调肺养胃……“所以,罂粟在宋代,竟成了医疗与食补兼而有之的物品。

但宋人也已经认识到了罂粟的副作用。《易简方》记载:“粟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呕逆,故人畏而不敢服。”王硕提出抵消罂粟副作用的良方:“令醋制加以乌梅则用得其法矣。”还可与四君子药合用,“不致闭胃幼食而获奇功也”。元代名医朱震亨对罂粟认识最深,他指出:“其止病之功虽急,杀人如剑,宜深戒之。”虽然治病效果好,但也如同杀人的剑一样,应该戒除。可见元代人对罂粟的毒性已有深入的了解。而且,“杀人如剑”四字说明,那时社会上应已有不少因食罂粟中毒而死亡的事例了。

尽管宋、元时期,人们对罂粟的医学功用已相当了解,但那时尚无“鸦片”之称,也还不懂得鸦片的制法。直到明代成化年间,才有了制作鸦片的记载。明代医家王玺在《医林集要》中记载:“鸦片治久痢不止,罂粟花花谢结壳后三五日,午后于壳上,用大针刺开外面青皮十余处,次日早津出,以竹刀刮在瓷器内,阴干,每用小豆大一粒,空心温水化下,忌葱蒜姜水,如热渴以蜜水解之。”他采集生鸦片的记录相当详细,是中国有关鸦片制作的最早记载。王玺曾任甘肃总督达二十余年,他有可能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到了阿拉伯的物产、医术、习俗等。其后有名医李梃的《医学入门》,书中写道:“鸦片一名阿芙蓉,即罂粟花未开时,用针刺十数孔,其津自出,次日以竹刀刮在瓷器内,待积取多了,以纸封固,晒二至七日,即成鸦片矣,苎急可多用。”从这两则记录可以判断,那时的医家已懂得熟练采取罂粟之液,制成鸦片,配作药剂了。

明代人对鸦片医学作用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根据医学大师李时珍的调查和实践,鸦片可以用来治疗各种泻痢、风瘫、百节病、正头风、痰喘、久咳、劳咳、吐泻、禁口痢、热痛等二十余种病痛。另外,李时珍已记载了鸦片对性功能的作用,他指出,鸦片“能涩丈夫精气”,因此“俗人房中术用之”。

毒品风靡

由于进口的“乌香”急剧增加,明政府已将它列入纳税之药物。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鸦片首次被列入关税货物的范围。在万历四十三年颁布的《货物抽税现行则例》中规定:每10斤鸦片的税银为一钱七分三厘。随着鸦片输入的增多,民间逐渐出现了吃鸦片者。明成化年间,已有街市上贩卖鸦片的记载了。到了正德年间,在广东、福建沿海,当地富绅、地主食用鸦片已屡见不鲜。

鸦片是一种成瘾物品,一旦成为社会供应物,其需求量必急速上升。故随着食用人数的增多,鸦片的价格也直线上涨。有时因需求太大,价格奇贵,竟至于一两黄金换取一两鸦片。明代后期,不仅民间食用鸦片日众,而且在京城与宫廷也日益盛行。王玉海的《续绀珠集》记载,郑和之徒弟自西洋携回“碗药”,当时中贵多嗜之。这“碗药”,就是鸦片。

鸦片特有的醉生梦死、飘飘欲仙的舒畅感,令朝廷贵族为之倾倒,甚至连皇帝也不能幸免。徐伯龄的《蟑精隽》曾记载,明宪宗曾令臣下出钱收买鸦片。而明神宗(万历皇帝)就是一个“鸦片皇帝”。他在朝48年,竟长年不视朝政。户部主事董汉懦说:“(神宗)频年深宫,群臣罕能窥其面。”究其原因,乃是“中乌香之毒”。由于长期吸毒,体质变坏,明神宗经常颁谕旨说:“朕自夏感受湿毒,足心疼痛,且不时眩晕,步履艰难。”因吸食鸦片,他的性格也变得残酷暴虐。而史家许熙重则把皇帝吃鸦片的责任推到奸臣身上。他在《神宗大事纪要》中指出:“帝之倦于正朝,多年不见臣工。实为奸臣毒药所盅。”但到底是奸臣谋害皇帝,还是皇帝自己有问题呢?

新中国根除顽疾

再说清代的罂粟种植。由于清中期以后,各地民众已知罂粟果制鸦片之法,因此,为生产鸦片而种植的罂粟,便在各地普及开来。到了清代,罂粟主要通过海、陆两条途径流入各地。海路由东南亚诸地传至中国台湾地区和福建。福建最早种植罂粟的,大约是福宁府的福安县。在嘉庆年间,那里的罂粟花已经盛开了。此后,又由福建传入浙江。浙江的土壤显然比福建的土壤更适合罂粟的生长。道光初期,浙江各地几乎已是遍地罂粟了。1830年,御史邵正笏指出:“浙江如台州府属,种者最多:宁波、绍兴、严州、温州等府次之。有台浆、葵浆名目,均与外洋鸦片烟无异,大伙小贩到处分销。”

陆路由印度经东南亚、缅甸传入云南。较早记载云南种植罂粟的,是乾隆元年(1736年)出版的《云南府志》。云南天热多雨,是栽培罂粟的理想地,因此“滇省沿边夷民向有私种罂粟”。该地出产的“云土”在土烟中为上品,产量也急剧增加。1839年,云贵总督伊里布在一篇奏稿中提到,一次就缉获烟土1.2万两。云南的罂粟很快传入四川,至迟在道光元年(1821年)时,涪陵一带的农民已弃粮种烟了。所产人称“川土”。据史料载:“川省五方杂处,间有吸食鸦片烟之人,会理州、平武县一带,毗连番界,尚有种植罂粟花处所。”从此不仅“川土见盛”,而且四川还成为了罂粟传播的中转站。

土烟泛滥的原因,除了民众趋利之外,还有地方官吏的怂恿。在洋烟开始充斥之时,清政府白银大量外流,于是就有人提出以土烟来抵制洋烟的主张。由于持以土烟抵制洋烟观点的官员不在少数,因此,尽管清政府此前有禁止内地种植罂粟的政策,但不少地方官吏却持阳奉阴违的态度。他们在许多文告中,将鸦片改称为罂粟花,将烟膏改称为芙蓉膏,以表示有别于外国的鸦片。其结果,在1831年时,罂粟种植扩展到广东、湖南、山西、陕西、浙江、福建等省。土烟与洋烟并行,加之土烟价廉,因此各地烟毒与日俱增。鸦片的泛滥,最终使大清朝蒙受耻辱,甚至流毒到民国时期。

195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展开全国性禁烟运动。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制止罂粟种植,并帮助2000万吸毒者戒除烟瘾。1953年,周恩来代表新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已经消灭了前人未能消灭的陋习。”

THE END
1.你知道鸦片何时进入中国的吗?无论是少量的民间私带还是成规模的进口,都绝不仅仅是作为药物而进口的,吸食鸦片从鸦片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清代的雍正时期,已经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注意,并且奏报给了皇帝.世界的第一个鸦片禁令,正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颁布实施的.1773年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孟加拉垄断鸦片出口中国的贸易.尽管中国禁烟,1799年...https://weibo.com/p/2313474260997887057095/wenda_home
1.“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中国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中国的社会中枢对此的反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B.开展洋务运动C.实行戊戌变法D.实施清末新政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2e06dcd050774dd8bc573820e3bf2d2b.html?fm=bd828d3fab1c07757a0b49f3039be2e71c
2.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真的是排在末尾吗?(权力资本与商帮)书评直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商人的力量壮大了,社会地位也极大提高,位于士之后,到明末,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上升为第二”。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王朝被革命彻底推翻,商人团体就是所谓的资产阶级,成了被打压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912981/
3.王宪明姬泰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历史不容否定内容提要:针对英国“中国学者”蓝诗玲等所提出的历史上本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系由20世纪20年代以后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意识形态构建而成等观点,论文从中国历史文献的战争命名法、19世纪中期历史当事人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清末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性质及其严重后果的认识和评价等层面,批驳其观点...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753.html
4.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作文(通用29篇)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作文500字 3 今天是快乐星期天,第三节课我们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在开幕式上听到了主持人提到了“中国红”三个字,思绪立马把我带到了国庆游玩时期。虽然国庆距现在已经有一月有余,但是还是不能忘掉那中国红。 十一那天我去了三年没去的北京,在那里爬了长城,获得爬长城的一个纪念卡片,在那里我看...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youxiuzuowendaquan/4205034.html
5.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80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00字 10 20世纪30年代,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前行,独自一人穿过石雨江,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在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领导人。譬如我们最伟大的毛主席,书中的第四章,对其有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些文字,...https://www.jy135.com/duhougan/585106.html
6.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40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3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神州大地充斥着血雨腥风,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人穿越枪林弹雨,迎风而上,从光明走进黑暗之中,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近期读完这本书,我心潮澎湃,感慨...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0224191943_166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