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鸦片——毒品也,须远离,不可近之。可它最早却是用来止泻,镇痛的药物,大约在明朝中期以后,才当做嗜好吸食,鸦片一经吸食极易上瘾,肌体消瘦,精神萎靡,长此以往便成废物。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30年代,英国正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通过工业革命走向“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这期间,英国殖民者一方面仍沿着原始积累阶段的海盗式的侵略活动,在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干着杀人越货,贩卖奴隶等极其野蛮的掠夺勾当,另一方面则贪婪地寻求扩大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原料的市场,以牟取超额利润。
罂粟
由于英国最早发生了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又使用上面两种掠夺手段,随着不断的对外侵略战争,所以到19世纪,英国已成为在世界五大洲都拥有殖民地的头号强国。
反观当时的中国,正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时期。规定除广州一处外,沿海所有口岸,不许任何外国船只进出贸易,这就使英国及西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达到它们所预期的向中国倾销工业商品,牟取暴利的目的。于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掠购原料的需求和输出商品的日益扩大,鸦片的走私活动就更加猖獗起来。
走私船只
18世纪,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又是鸦片的主要产地,当时英国政府在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它掌握着鸦片的专卖权和制造权,同时采用贷款方式引诱印度农民种植鸦片,又通过英属印度政府在市场上拍卖给商人,然后运进中国,搞走私活动。
那么,最早来到中国贩卖鸦片的是什么人呢?他就是臭名昭著,被中国人厌恶地称为“铁头老鼠”的维廉.查顿。查顿本来是英国苏格兰岛上的一个牙科医生,由于接触到的人比较多,得知做鸦片生意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为了发财,他便脱下白大褂弃医经商干上了走私的勾当。
工厂
1822年,查顿来到广州,加入当时的“麦尼克公司”,专门进行鸦片走私。查顿走私鸦片并不是孤立的个人冒险,在他的背后是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侵略在支撑着。到1828年,查顿和另一个鸦片贩子詹姆斯.马地臣合伙开设公司,一跃而为英国著名的大资本家,在他们的原始资本里真可谓是血债累累。
这两个吸血鬼,被英国资产阶级捧作英雄,连在利物浦港建造出的新船都以查顿名字命名,还在1841年当上英国议会议员,被英王封为爵士,后来还获得皇家学会会员的桂冠,俨然成了英国上层社会的名流。
道貌岸然的名士
两个鸦片贩子成了英国的大资本家,他们的资金也帮助了英国政府,自此,英国把鸦片作为“特殊商品”输入中国,中英贸易额发生了急剧变化,英国政府获取了贸易上的逆差,中国则是大量的真金白银外流。
清政府感到中英贸易有导致银源枯竭的危险,此时的人民也是强烈的反对鸦片,于是下令禁止鸦片的走私活动,正是在这背景下,林则徐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