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料实证: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史料分析,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分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三)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关于林则徐史料,分析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原因,培养学生辩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通过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辨析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四)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从而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家国情怀:通过鸦片战争中官、绅、民进行的抵御斗争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的社会两端在外来侵略面前的感应和同一,从而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与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
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是为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从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
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
一步。————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师: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呢?大清国为什么会失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新课教授
【多媒体显示课题】鸦片战争
师:这场战争之所以称为“鸦片战争”,是由鸦片而引起的。
【多媒体显示】一、虎门销烟
1、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
【多媒体显示探究】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单位:两)
问题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问题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多媒体显示】材料二
【多媒体显示】材料三《吸食鸦片图》
【多媒体显示】材料四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过渡】师: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有采取什么行动?
【多媒体显示】材料五
师: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多媒体显示】材料六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虎门销烟
【多媒体显示虎门销烟视频】提问:①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精神?
(反抗外国侵略决心及为国家民族利益自我牺牲爱国精神。)
②林则徐禁烟,禁烟主观上为了维护清王朝腐朽统治,能否算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林则徐虽站在地主阶级立场,禁烟根本用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但他指挥虎门
销烟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精神,故是民族英雄。)
此设计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
【过渡】不法英商非法鸦片贸易扭转了正常贸易中逆差所带给英国损失,但中国
禁烟运动不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诉诸武力,因此有
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看法?让学生
讨论。
【多媒体显示】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材料七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
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
可能轻易放过的。”——《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说明了什么?
(1)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
【多媒体显示】三、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
【多媒体显示】节选微视频
【多媒体显示】材料八牛栏岗歃血盟誓后选出的三元里十三乡领袖人物,以何玉成、王绍(韶)光、梁廷栋最有影响,其中一个是巨人,一个是监生(一说候补县丞),一个是能够号召十余“社学”的有力者。没有这些人的个人威望,乡民的反侵略愤怒只能发为零星的一击,而无以聚成一百零三乡的涌潮。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九当中西交逢之初,民族伤痛与夷夏之辨交相融合,作为一种多数人的群体心理,儒学所作育出来的士大夫并没有丧失攘夷之志。
提问:①清政府战争态度怎样?(战→和,抵抗→妥协)
②在鸦片战争中,官、绅、民抗击侵略的代表有哪些?
【过渡】在中西民族冲突过程中,社会两端的统治阶级、中国民众都曾做过抵抗。可是大清
国仍然败了,并且签订了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多媒体显示】四、鸦片战争爆发的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多媒体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场景的图片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清晰地了解到了条约的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清政府腐败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教师展示《南京条约》表格,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最后指出鸦片战争对
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多媒体显示】五、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从清朝来看
材料十“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十一其实,在心态的后面,是几千年小农生产所维系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不仅提供了产品,而且也生产和再生产出闭塞。
材料十二州县有所营求,即有所馈送,往往以缺分之繁简,分贿赂之等差。此等赃私初非州县家财,直以国帑为夤缘之具。上司既甘其饵,明知之而不能问,且受其狭制,无可如何。
——萧一山《清代通史》
——曺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材料十四“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
————林则徐致友人信
材料十五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中国人曾经长期思考过这个问题,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从英国来看
材料十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向海外扩张。
材料十七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教材50页
总之
材料十八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多媒体显示】六、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屈辱和灾难
材料十九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教材52页
师: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
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变化
材料二十外国领事和中国官吏的平等权,对清政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造成很大的压力。————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融入世界潮流)
材料二十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十二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等著作。……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
材料二十三鸦片战争后,外人来华日益增多(1850年在华外人约有500余名),其中大半是商人和教士。他们的活动,不仅带来了商品、教义,而且有如实行嫁接,在中国社会体内,因此而长出了从未有过,但又非常畸形的新物。这就是买办阶级和皈依上帝的教民。
(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买办、教民以及新生的无产阶级)
【课堂小结】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使中国历史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在炮口的逼迫之下,中国社会蹒跚走入了近代。然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课堂练习】
练习1、(2017青岛二模)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
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
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
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练习2、(2017八模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出清政府()
A.试图维护国家主权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练习4、(2017江苏模拟)如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
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
练习5、(2017河北区二模)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
D.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
练习6、(2017武汉模拟)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人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上述变化说明()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练习7、(2017河西区模拟)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