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通过构建完善的内容体系、打造新颖的教学模式、建强专业的教师队伍等举措,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以及当代国际形势等,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理论教育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理论认知,显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同时,建强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应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确保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以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应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如定期的培训、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表彰和奖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统筹资源汇聚育人合力,增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同时,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用好课堂育人主渠道,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程吸引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